鸡骨草作为一种性凉味甘的中草药,能够治疗多种疾病,有很高的药用价值。特别对于肝部疾病有很好的疗效,尤其是对于乙肝、丙肝等疾病有非常大的辅助治疗作用,可以养肝护肝。同时鸡骨草也可以用来煲汤,滋味鲜美,能够强身健体。
鸡骨草别名红母鸡草、石门坎、黄食草、细叶龙鳞草、大黄草,为豆科植物广州相思子的干燥全株。一般以它除去荚果后的干燥全草入药,这是因为鸡骨草的荚果有毒,不可入药使用。
味甘、微苦,性凉。归肝、胃经。利湿退黄,清热解毒,疏肝止痛。用于湿热黄疽,胁肋不舒,胃脘胀痛,乳痈肿痛。鸡骨草还可在春夏潮湿季节用来煲汤作食疗。本品种子有毒,不能直接入药,用时必须把豆荚全部摘除干净。
现代临床用于主治慢性肝炎,肝硬化腹水,胃痛,小便刺痛,风湿骨痛,跌打损伤,毒蛇咬伤,乳腺炎。
鸡骨草成分及现代药理研究
现代研究,鸡骨草根煎剂对正常离体家兔回肠可显著增强其收缩幅度;根煎剂灌服可显著增强小鼠游泳耐力;鸡骨草粗皂苷对四氯化碳所致的肝损伤有显著保护效果。
1、利湿退黄
鸡骨草在中医当中是一种用于肝炎疾病的常用中草药,这主要得益于其利湿退黄的功效,可以帮助肝炎患者改善黄疸方面的疾病症状。
2、清热解毒
鸡骨草性凉,中医食疗当中,常用其煲汤可以起到清热的功效,因而对于暑热湿气重的人群日常可用鸡骨草煲汤作为食疗汤饮用。
功效与作用
1、鸡骨草治黄疸型肝炎、急慢性肝炎。
鸡骨草有治黄疸型肝炎、急慢性肝炎的作用,可以用60克鲜鸡骨草与克田螺,将田螺养两天让其吐除污泥后斩掉螺尖,处理好的田螺加水与鸡骨炖熟汤,饮汤吸食田螺肉。
2、鸡骨草治黄疸。
鸡骨草有治黄疸的作用,可以用二两新鲜鸡骨草、八枚红枣这两味中药一起加水煎药服用。
3、鸡骨草治慢性肝炎。
鸡骨草有治慢性肝炎的作用,可以用30克鸡骨草、30克山栀根加水适量煎煮30分钟,加入50克猪瘦肉煮熟后入2只鸡蛋,饮汤食蛋食肉,每日1剂。
4、鸡骨草治瘰疬(鼠疮,颈淋巴结结核)。
鸡骨草治瘰疬(鼠疮,颈淋巴结结核)的作用,可以用克鸡骨草与克稀莶草晒干后一起研磨成细末,加入蜂蜜炼蜜成每丸重一钱的蜜丸,每日服用三次,每次服用二丸,连服服用二至四周。(丸重3g。日服3次,每次两丸,连服1个月。)
鸡骨草食疗方
1、鸡骨草瘦肉汤
材料:鸡骨草30克、赤小豆20克、瘦肉克、大枣5枚
做法:将材料洗净,瘦肉切小块,然后放入砂锅中大火煮沸,之后小火煮1个半小时,最后调味即可。
功效:清热利湿,利胆退黄。
2、鸡骨草内金山楂饮
材料:鸡骨草30克、鸡内金10克、山楂15克
做法:将以上材料洗净放入锅中,加水,大火煮沸后小火煮30分钟,最后调味即可。
功效:清热利湿,健脾消食。
3、鸡骨草茶:出处《中医良药良方》
组成鸡骨草30~50克,佩兰9克。水煎服,1日1剂。功用清热解毒,活血舒肝。
主治
①急性肝炎,全身皮肤、巩膜黄染,色鲜明,纳差,上腹部饱胀,小便色黄,或伴恶寒发热。
②慢性迁延性或活动性肝炎,肝炎症状反复发作,实验室检查酶谱增高,免疫功能不全,蛋白电脉异常,也可出现肝掌、蜘蛛痣等体征,乙肝两对半检查异常,具有传染性。
③肝硬化腹水,肝炎后肝硬化失代偿期,常见腹水、肝掌、蜘蛛痣、白蛋白、球蛋白比例倒置等,亦可合并门静脉高压、脾肿大。
上方药量加大20倍,共研为末。每次用40~50克,置保温瓶中,冲入适量沸水,盖闷15分钟后,代茶频频饮服。每日1剂,连服2周。
脾胃虚寒较甚者不宜久服。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