宝宝印象?妈妈爱
妈妈提问:我家宝宝怕热,一睡觉就出汗,这是怎么回事呢?她是不是生病了?
医学上将在清醒状态下出汗称为“自汗”;睡眠中出汗称为“盗汗”。盗汗是中医的一个病证名,是以入睡后汗出异常,醒后汗泄即止为特征的一种病征。教你如何判断宝宝盗汗VS宝宝出汗
宝宝出汗健康宝宝多数是因为置身于炎热环境或在跑跳玩闹之后、穿得过多或睡时盖得太严、睡前喝了高热量的奶粉等原因引起出汗。婴幼儿期由于新陈代谢旺盛,容易出汗,只要安静下来,出汗现象会自然消退。
宝宝盗汗盗汗一般在宝宝安静状态下发生的。脾虚易感的小儿通常表现为生长发育较正常儿童差,并出现夜啼,厌食,头发稀疏缺少光泽,面色苍白或萎黄,大便不凋(干燥或不成形),倦怠乏力,手足不温,或手心热,经常感冒、咳嗽等症状。舌质淡,苔薄或有剥脱苔,脉细无力。
如果你的孩子开始出现以上这些症状,妈妈们就要注意了。一般来说,小儿盗汗可归纳为以下两种:1生理性盗汗小儿时期,由于皮肤内水分较多,毛细血管丰富,新陈代谢旺盛,植物神经调节功能尚不健全,活动时容易出汗。倘若小儿入睡前活动过多,可使机体产热增加,或者进食不久胃肠蠕动增强,胃液分泌增多,汗腺分泌也随之增加,这些均可造成小儿入睡后出汗较多,尤其在入睡最初2小时内。这种情况妈妈无须担心,平日多给宝宝喂白开水,补充丢失水分即可。
2病理性盗汗有些小儿入睡后,出汗以上半夜为主,这往往是血钙偏低引起的。低钙容易使交感神经兴奋性增强,好比打开了汗腺的小龙头,这种情况在佝偻病患儿中尤其多见。有一点要注意,盗汗并非是佝偻病特有的表现,应综合分析,必要时检查血钙、血磷、碱性磷酸酶以及腕骨x线摄片等,以确定小儿是否有活动性佝偻病。此外宝宝盗汗还有以下4种可能性a.缺钙引起症状:入睡后的前半夜,头部明显出汗。由于枕部受汗液刺激,婴儿经常在睡觉时摇晃头部,与枕头摩擦,结果造成枕部头发稀疏、脱落,形成典型的“枕秃”。应对办法:一岁后宝宝枕秃状况会自然改善,妈妈不需要太担心,只要平日给宝宝晒晒太阳,就可以补充维生素D,避免因缺钙引起的枕秃。b.结核菌引起症状:假如宝宝不仅前半夜出汗,后半夜及天亮前也出汗,多数是病症表现,最常见的是结核病。结核病还有其他表现,如低热、疲乏无力、食欲减退、面颊潮红等。应对办法:如怀疑宝宝感染了结核,应做肺部x光检查或做结核菌素试验,以便及时诊断、及时治疗。c.交感神经紧张引起的症状:心脏病、糖尿病或睡眠时呼吸不顺畅,因身体内在的压力促使交感神经始终处在紧张状态,宝宝也会出现“夜睡盗汗”或是“手脚出冷汗”等现象。应对办法:父母可以带医院检查,听听心跳声有否异常、摸摸肚子有无肿块、上呼吸道是否通畅或有无过敏体质等,以除去心中的疑虑。d.喂养不当引起症状:体质弱的宝宝常常在白天活动时或夜间入睡后,在头、胸、背部成片状出汗,这往往是由于喂养不当或消化吸收不良而造成的。应对办法:调整喂养方法,促进宝宝食欲,增加蛋白质、脂肪及糖的摄入量。必要时可采用中医中药调理脾胃不合。教你护理技巧宝宝盗汗不用怕
宝宝盗汗并不同于简单的出汗。需要妈妈精心地呵护,才能还宝宝一个清洁健康的身体。
a.保持皮肤干爽注意给多汗的宝宝勤换衣被,随时用软棉布擦身,以保持皮肤干燥。宝宝身上有汗时,不要等衣服自行焐干,要及时更换;应避免直接吹风,以免受凉感冒。b.多补水多汗易造成宝宝口舌干燥,健康受损,因此要多给宝宝喝水,喂以多种营养丰富的食物,保证代谢之需。饮食要清淡,避免汗液增多。c.饮食丰富对于盗汗宝宝,治疗时不宜盲目用补品,妈妈可以调剂营养丰富的餐食,来帮助宝宝缓解盗汗症状,建议给宝宝多吃绿色蔬菜和新鲜水果。d.及时就医妈妈还应该带宝宝看中医,用温补的方式慢慢调理身体;医院检查微量元素,发现异常及时。e.仔细呵护有的小儿夜间盗汗,是由于室温过高,或是盖的被子过厚所致。冬季卧室温度以24℃~28℃为宜;被子的厚薄应随气温的变化而增减。f.经常户外运动天气好的时候带宝宝户外活动(隔着玻璃晒太阳是没有效果的),帮助宝宝自身合成维生素D,促进钙吸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