结核病到底是何方神圣,竟让全世界都在叨念它?年世卫统计,全球结核感染者(包括潜伏感染)约占总人口的1/3,每年新发和死亡患者分别在万和万,结核病在全球范围仍然是最严重的公共卫生威胁。
3月24日是世界防治结核病日,当晚八点,医院呼吸内科徐冰凌医生作客深圳电台先锋《健康有道》节目,和大家分享了一些关于结核病的知识,让我们一起来看看精彩回顾。
主持人:结核菌是不是很容易通过空气传播?感染上结核菌是不是就会发病?
徐冰凌医生(以下简称徐医生):确实在我们日常生活中,比如地铁里、公车上等任何一个公共场所,如果有结核病人咳嗽,都有可能传染结核菌;所幸的是,结核菌感染率(包括潜伏结核感染)和患病率(真正因为结核而病倒)之间有很大鸿沟,世界上大约三分之一的人口患潜伏性结核,但一般来说,潜伏结核感染后发病几率大约为10%,但对于艾滋病毒携带者、营养不良或免疫系统受损及吸烟人群的患病风险会高出很多。
主持人:如果一个结核菌感染者,自己不发病,那么他会不会在咳嗽的时候将细菌传播给一些有基础疾病或者服用免疫抑制药物的人,令他们感染发病?是否有这种可能性?
徐医生:这个可能性是有的。像我们在门诊中会也会遇到病人反映,说身边有朋友确诊肺结核,我会不会被传染?
首先看症状,比如接触感染者后发现自己开始慢性的咳嗽咳痰,另外自身又比较消瘦,我们叫低体重人群,低于正常体重的10%,发病风险就比较高;其次有一些未被发现的疾病比如支气管扩张,这些肺内的结构性破坏类的疾病使得你容易感染,让结核菌有机可乘。所以我们通常在临床诊断时,除了检查患者现行有没有感染,也会检查患者病史有没有一些易感因素。
主持人:我们知道结核病症状好像不是特别典型,所以很难让大家第一时间意识到有感染结核菌的问题,所以结核病是不是很难确诊?
徐医生:是的,很多结核病人最初以为是感冒,觉得有点不舒服,医院开点药就会好,医院后才发现已感染超过两周或一个月以上,才开始怀疑到是不是感染结核。
结核很难表现出典型症状,它可以模拟很多病症,一般检查就是留痰化验、拍胸片,或者做结核菌素皮肤试验PPD,有的病人我们会建议抽血化验进一步检查。有些不典型的病例可能刚开始会判断为肺炎,按肺炎规律治疗一个星期后回院复诊,这里也提醒大家,当医生跟你说需要复诊,千万别觉得好像病情好一点,就不来复诊了,很多时候一两周后需要重新拍摄胸片,看看肺内有没有隐藏一些特殊病情,因为结核病太容易多变,可以模拟多种病情,容易漏诊。
主持人:结核病诊断相对来说比较复杂,为什么有时候胸片没办法确诊结核病?能不能给我们进一步解释一下结核病在胸片上是一种什么表现?普通肺炎又是什么表现?
徐医生:大部分肺结核表现以上肺为主,病灶集中表现在胸尖儿上,每一位医生看到这样的胸片,首先想到就是这会不会是结核病,提高警惕帮你检查;但接下来有一些免疫力低下的病人,表现就不够典型了,比如播散性的肺结核会多段侵犯,这个会与肺炎相比较难区分,无法用一张胸片确诊。
大部分肺炎病人表现中下段肺炎病灶较多。胸片中泛白部分密度较高、像云雾状一样,我们就会告知病人,这一区域是有问题的。所以大家如果在检查中看到上肺有病灶,是陈旧疤痕?纤维灶?还是需要接着继续深入检查,医院就诊要得到医生的详细解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