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3月24日是德国科学家罗伯特·科霍在柏林宣告发现结核菌的日子,年后的年,为了纪念这个重大的发现并提醒各国政府和公众重视防治结核病,由世界卫生组织和国际防痨和肺病联盟共同倡议,把每年3月24日定为“世界防治结核病日”。
就目前来说,结核病仍然是危害人类健康的主要传染病之一,年的数据显示,全球约有万人患有结核病,这一数据令人震惊,但对于结核病,很多人还缺乏基本的认知。
人们对于结核病的初步印象就是:传染性强,病情凶险,治疗难度大,具有一定的死亡率。那么,结核病的其它相关知识你又是否清楚呢?
首先我们来科普一下问
一、什么是结核病?
答
结核病,通俗一点的说法就是“痨病”,它是由于感染结核分枝杆菌而引起的传染病。结核杆菌主要通过呼吸道吸入后感染,可累及除毛发外全身各个脏器,但主要侵犯肺部,据统计,80%以上的结核病都属于肺结核。
在很多人的印象里,结核病就是肺结核,其实,这是人们的一个认知误区,结核病的种类有多种,而肺结核只是其中之一,此外,还包含的有结核性胸膜炎、骨结核病、脑膜结核、子宫内膜结核、输卵管结核等等。
在所有的结核病中,只有肺结核具有传染性,因为它是通过呼吸道感染结核杆菌,通过吃东西、飞沫、咳嗽等进行传播,传播和感染途径与细菌性肺炎相似。除肺结核外,其他器官或组织所引起的结核因为无传播途径,所以基本上不具有传染性。当然,有些肺外结核也可以通过其他渠道传播结核菌,比如牛奶中如果有大量结核病菌,超过胃酸的杀菌能力,就可能通过进入肠道、腹腔产生腹膜结核。所幸的是现在市面在售的牛奶基本上都是通过巴氏杀毒,这也避免了喝牛奶感染结核的可能。
问
二、肺结核病常见症状
答
呼吸系统症状有咳嗽、咳痰、痰中带血、午后低热、夜间盗汗、胸闷、胸痛、消瘦、全身乏力、食欲不振、妇女月经不调、植物神经功能紊乱等。
少数急性肺结核病人可出现高热、吐血、呼吸困难等症状。由于抗生素的滥用,部分临床症状不明显。若连续咳嗽、咳痰2周以上经对症治疗效果不佳,应立即到当地医疗机构或结核病防治机构就诊,以排除是否患有肺结核病。肺结核是一种慢性传染性疾病,症状大多由轻渐重,逐步发展,多数早期病人症状较轻微。
问
三、哪些人是结核病的易感人群?
答
一般来说,所有的人都是肺结核的易感人群。而免疫力低下的人感染结核菌容易发生肺结核病,如幼儿、老年人、尘肺、糖尿病患者、胃切除术后、HIV感染者及长期使用免疫抑制剂的人等。此外,体弱多病、营养不良和体型比较瘦弱的人也容易发生结核病。
问
四、肺结核病的潜伏期有多长?
答
肺结核的潜伏期是指人们感染了结核杆菌之后,多长时间会患肺结核病。肺结核的潜伏期由两种情况来决定:①感染结核杆菌的量和毒力;②感染者的抵抗力或免疫力。所以,有的人受到感染后可以在几个月内发病;有的可能若干年后才发病;而多数人(约90%)可能一生中不会发病。
问
五、结核病有哪些危害性?
答
(1)对个人的危害:结核病可侵犯多个系统,严重损害身体健康。并影响学习、工作和生活,如果不能早期发现,会延误诊断,加重病情并可能造成病灶扩散,严重的可丧失劳动能力。如不能坚持早期、正规、合理的治疗,可能导致治疗失败,形成难以治愈的病情或引起结核菌耐药,甚至死亡。
(2)对家庭的危害:如果患的是传染性肺结核,会传染家人,尤其是儿童。因诊治肺结核病增加经费支出,造成经济损失,严重的可造成因病致贫或因病返贫。
(3)对社会的危害:据研究证实,一个未经治疗的传染性肺结核患者1年内可以传播给10~15名健康人;由于病人丧失劳动力,减少对社会的贡献;增加社会的疾病负担。
问
六、肺结核需要哪些检查及如何治疗?
答
(1)肺结核的主要检查项目有痰涂片和X光胸片检查,如果怀疑耐药,还需进一步检查。
(2)诊断为肺结核后应立即服药、多药联用、不能中断、坚持服药6-8个月,服药期间还需复查,任何治疗的改变应通过医生决定。
问
七、怎样预防结核病?
答
第一,消除传染源:及早发现结核病人,尽快作出正确诊断,并积极合理地进行治疗,杀灭结核菌,消除传染源,彻底治愈结核病,是切断结核病传染流行最重要的措施,也是预防结核病的关键所在。
第二,切断传染途径:每个人都应该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特别是肺结核病人,不要随地吐痰,要注意消毒灭菌,与健康人隔离。
第三,增强人体免疫力,保持乐观情绪,合理营养,适当进行体育锻炼,对于增强体质、预防结核菌感染和发病有很大好处。不吸烟、不饮酒、不过度劳累,保持健康的体魄,都有利于预防结核病的发生。新生儿接种卡介苗可使人体产生抵抗结核菌感染的免疫力,可避免或减少结核病的发生,尤其是结核性脑膜炎、粟粒型肺结核等重症结核病的发生。
赞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