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遏制结核,从我做起健康呼吸,守护你我

一、肺结核?怎么防?

结核病,是结核杆菌侵入人体内引起的一种慢性传染病,除毛发、指甲和牙齿外,结核病可发生在身体的任何部位,最常见发生在肺部,称为肺结核。肺结核和新冠肺炎都是以呼吸道传播为主的传染病。

肺结核有什么症状?

咳嗽咳痰2周以上或痰中带血为常见症状,此外还有低烧、夜间盗汗、午后发热、胸痛、疲乏无力、体重减轻、呼吸困难等。

这与“以发热、乏力、干咳,逐渐出现呼吸困难”为主要表现的新冠肺炎还是有区别的。

出现肺结核可疑症状怎么办?

请立即到当医院就诊,医院预检分诊区,医生会根据情况分诊你到结核门诊诊治,结核门诊为就诊者提供部分免费检查、为确诊活动性肺结核患者提供四种一线免费抗结核药品。医院确诊后,患者按医嘱规范全程治疗,绝大多数患者可以治愈。

肺结核怎么预防?

第一,国家为新生儿免费接种卡介苗,有效预防儿童重症结核病的发生。

第二,提倡加强营养、规律作息、经常锻炼,提高自身抵抗力;医院结核门诊、接触已知肺结核患者时佩戴口罩;养成不随地吐痰,咳嗽、打喷嚏时用手肘、纸巾掩住口鼻,避开他人的良好健康习惯,可以有效减少传染的机会。

第三,肺结核患者咳嗽、咳痰、打喷嚏,或者大声说话的时候,会把带有结核菌的飞沫播散到空气中,这些飞沫被周围人群吸入后可能会造成感染,因此治愈肺结核患者是目前减少传播、预防结核的最主要措施,每个患者都需要主动配合治疗。

出现肺结核可疑症状?别犹豫,医院看病!

二、得了肺结核怎么治?

出现肺结核可疑症状,请立即到当地医院结核门诊进行检查。

在结核门诊,医生将询问你结核病密切接触史,为你开具胸部X线检查、口痰涂片检查和痰培养、结核病分子生物学快速诊断等检查项目,儿童还要求做结核菌素皮肤试验(PPD);在专科专业的检查可以帮你确诊究竟是否得了肺结核。

得了结核病,不要焦虑,配合医生遵循早期、联合、适量、规律、全程五个治疗原则,按医嘱规范治疗,绝大多数肺结核病人都可以治愈。坚持治疗,早日康复,是对家人最好的保护。

早期:病情轻,病变部位细菌总量少,敏感细菌多,药物治疗效果好。

联合:联合用药可针对各种代谢状态及细胞内外的结核菌,达到强化疗效的目的,并可防止耐药产生;肺结核一般用4种药品联合治疗,治疗期间不能自行调整服药种类。

适量:适宜的剂量既能发挥最大杀菌或抑菌作用,同时身体也容易接受,发生药物副反应的几率也少;患者不能自行调整服药量,发生副反应立即报告主治医生。

规律:为避免患者忘记服药,主要采用每日服药的方式治疗,患者每天按时按量规律服用抗结核药品;中断、停止服药会造成病情反复,不规律治疗是造成耐药的重要原因。

全程:采用统一的治疗疗程,普通肺结核治疗全程为6-8个月,耐药肺结核治疗全程为18-20个月;期间不能因服药后症状好转擅自中断治疗,按照疗程完成治疗才能有效避免重复治疗、复发和耐药。

得了肺结核,遵照医嘱,规律全程吃药能治好。

三、携手防痨,守护全家健康(家庭结核病防治常识)

肺结核与新冠肺炎都是呼吸道传染病,在传播途径、易感人群、侵犯的主要器官、防控措施等方面都有诸多相似之处,但也存在较多差异。其中,最大的不同在于结核病是慢性呼吸道传染病,结核菌生长缓慢、潜伏期长、发病缓慢。同时,虽有特效抗结核药但治疗周期较长,短则6月,长达2年以上。此外,一般除耐药患者,急、危、重症及有合并症的结核病患者需短期入院治疗外,绝大多数患者可以居家治疗,定期复查。治疗结核病对于患者个人和家庭将会是一场持久战,携手防痨,共同守护全家健康是家庭的责任和目标。

(一)患者坚持治疗,规律服药

1.要按照医嘱坚持居家服药,不能因症状减轻而擅自停药。

2.医院随访、取药时,要做好个人防护,戴好口罩。

3.出现药物不良反应时,请及时就医,不要擅自停药或减药。

(二)做好防护,减少家庭内传播

1.患者治疗期间尤其是治疗的前1-2月应与家人做好相对隔离,尽可能单独居住,无条件的可分卧室/分床/分头睡。

2.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不随地吐痰,注意咳嗽礼仪,咳嗽或打喷嚏时用手肘掩住口鼻。

3.患者到公共场所以及在家与家人接触时佩戴口罩,避免将结核菌传染他人和家人。

4.如天气条件允许,家里应保持持续自然通风,如不能持续通风,应每日多次通风,每次30分钟以上。

5.采用七步洗手法勤洗手,特别是外出归来必须用流水、皂液、或手消毒液认真洗手。

6.患者用过的寝具等物品单独清洗,并在强阳光下进行暴晒半日,可有效杀死结核菌。

7.照顾患者的家属根据环境和患者治疗进展,佩戴不同级别的防护口罩。

(三)积极对待,不歧视,不恐慌

1.家人每天提醒亲人按时服药,定期复查;关心和鼓励他坚持完成治疗疗程,发现他服药后有不适,催促他及时复诊就医。

2.家人给患者更多的关心和照顾,不给他增加压力,帮助患者放下思想包袱;给他加强营养,增加蛋白质摄入,以提高机体对疾病的抵抗能力。

3.家人医院开展结核病筛查,尤其是出现咳嗽、咳痰≥2周,咳血、胸闷、胸痛、低热、盗汗、乏力、食欲减退、体重减轻等可疑症状应及时就诊排查。

四、学校结核病怎么防控?

"

开学了,学校是人群集中的场所,是预防新冠、结核病传播的重点区域,做好学校结核病防控,关键是把好“五关”。

"

第一关入学体检关,把传染源拒之于校外

要把结核病筛查纳入学生入校体检及教职员工体检的重要内容,通过入学体检发现肺结核可疑患者,并及时送结核病定点医疗机构进行确诊。

第二关晨检及缺课查因关,及时发现在校学生中的可疑肺结核患者,以便及时采取防控措施。

第三关主动报告病情关,早发现、早治疗,及早采取防控措施。

在校学生或教职员工在医疗机构就诊被诊断为肺结核病,应如实告知本人身份及学校名称与班级,切不可因担心可能休学或停工而向医生隐瞒。因为你的隐瞒就会让学校失去及时采取防控措施的最佳时机,很可能成为学校聚集性结核疫情的根源。

第四关开窗通风关,防止结核传播简单有效的好办法。

教室、寝室、图书室、阅览室、食堂、实验室、多媒体教室、室内体育运动场馆等公共场所通风换气,避免学生长时间处于密闭空间。

第五关健康教育关,通过知识普及让大家自觉参与到结核病防控中来,从自我做起,从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和卫生行为做起,从根本上防止学校结核病疫情的发生。

五、耐药结核病怎么防?

耐药结核病也是由结核菌导致的慢性疾病,但耐药结核病的危险之处在于,人体内的结核菌就像多穿了一层坚固的铠甲,有些原本疗效很好的抗结核药物(如异烟肼、利福平)对它们已经不管用了。不规则或不合理治疗是导致治疗失败、产生耐药的主要原因。

(一)普通肺结核和耐药肺结核的不同

普通肺结核一般经6-8个月规律的一线抗结核药物治疗,90%以上的患者可以治愈,治疗费用少。耐药肺结核长程治疗方案需要18-20个月的抗结核治疗,且必须启用二线抗结核药物,治愈率仅50-60%,治疗费是普通结核的数十倍、上百倍。

(二)耐药肺结核产生的原因主要是不规则或不合理治疗

肺结核治疗过程中,患者不适症状往往在1个月内会得到明显的改善,咳嗽、咯痰等症状消失,患者往往误认为疾病已经痊愈而间断服药;同时治疗需多种药物一起服用,且药量较大,容易导致患者出现药物副反应,使患者不愿意遵从医嘱长期服药,甚至自行减药、停药,从而导致耐药性结核菌在体内成为优势菌生长,导致耐药结核病发生。结核菌耐药性一旦形成,将不可逆,给治疗带来极大的困难。

(三)得了耐药肺结核怎么办?

耐药肺结核患者一旦确诊,需要到省、州(市)耐医院尽早开始耐药结核治疗。如果治疗顺利,1-2个月后患者可携带药物回家居家治疗,由当地社区服务站或村医务室的医生负责提供注射治疗及督导服药服务。患者除应遵照医嘱按时服药外,还应按照要求每隔1-2个月进行复查,便于医生通过复查结果了解治疗的效果,及时调整治疗方案。

(四)云南省耐药结核防治现况

为进一步控制耐药结核病,降低耐药结核病的发病和死亡,云南省已成功实现了以州(市)为单位耐药结核病规范化诊疗,防治工作逐步实现规范化、制度化和常态化。

同时,通过大湄公河次区域耐多药结核病预防与管理项目(CAP-TB)支持,云南在全国率先探索建立了“以患者为中心的关怀与支持”模式。通过七年的项目实施,耐多药患者筛查从年的18%上升到年的95.28%;接受治疗的比例从年31.37%上升到年的49.01%,治疗期间患者丢失率从年9.7%下降到年的1.4%,取得防治工作突破。年12月23日,云南省医疗保障局关于做好耐药肺结核医疗保障工作的通知明确自年1月1日起耐药肺结核被纳入门诊特殊病管理,为切实减轻耐药患者的经济负担,提高患者纳入治疗率,减少疾病传播的风险提供了保障。




转载请注明:http://www.bjboysd.com/lctx/9446.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