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放血疗法在疾病治疗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放血疗法是针刺方法的一种,即《内经》中的刺络法,是用根据不同的病情,刺破人体特定部位的浅表血管,放出适量的血液,通过活血理气,达到治疗的目的。

放血疗法在疾病治疗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古代医家对放血疗法非常重视,具有消肿止痛,祛风止痒、开窍泄热、镇吐止泻、通经活络的功效。

放血疗法治疗疾病比较广泛,小到头痛脑热,大到急病重症都可以用放血治疗,其中对瘀症、痤疮(皮肤病)之类的治疗效果极好。

1

退热作用

中医认为发热主要有两种,一为阳盛发热,一为。放血的退热作用,则适用于前一种。

因为阳气盛必然会血盛,放血可以减少血盛,从而减少了血脉中的邪热,使机体的气血趋于正常。

2

止痛作用

中医认为“通则不痛”、“痛则不通”。意思是内有疼痛症状的疾病,在其经脉中必有闭塞不通的地方。

放血疗法可以直接带出经脉中的瘀滞的病邪,调整闭塞的壅阻的局面,经脉畅通了,疼痛立时可止。

临床许多急性病,例如及等,应用放血疗法,能迅速收到很好的效果。

3

解毒作用

中医所说的解毒作用,是指机体在病理的状况下,由于自身机能障碍不能抵抗毒邪而出现的证候,如因毒火亢盛而致的“红丝疔”,以及毒邪浸淫而生的。

放血不仅能使侵及机体的毒邪随血排出,而更重要的是通过“理血调气”的作用,使人体机能恢复正常,以抑制病邪扩展与再生。

4

泻火作用

中医认为,火热内扰,可致多种病证,常表现为心烦不安、、肢体疼痛肿胀、急躁易怒,甚至发热、神昏、等症状。

放血疗法可以直接使火热之邪随血而泻,适用于多种热证。

5

消肿作用

肿痛多由于气滞血涩,使经络瘀滞而造成的。

放血能直接排除局部经脉中瘀滞的气血与病邪,促使经脉畅通无阻,从而达到消肿的目的

6

止痒作用

痒是风邪存在于血脉之中的表现,故此有“治风先治血,血行风自灭”的治疗原则。

放血就是理血调气,使血脉流畅迫而风邪无所留存,达到祛风止痒的作用。

7

缓解麻木作用

气虚不能帅血达于四末,或者血虚失于濡养,则往往出现麻木的症状。

用毫针点刺患侧肢体的穴位,使其出少量血,治疗麻木之症,是以血行气至的理论为指导的,效果较好。

8

镇吐作用

急性呕吐多属炽盛或肝气横逆犯胃或食滞停留,放血能泻热平肝逆,并有疏导肠胃积滞下行的作用,故能镇吐止呕。

9

止泻作用

放血治疗的范围,一般是指肠胃积滞化热而成的热泻,或者感触流行,造成清浊不分的等。

其机制是泻火降热而达到升清降浊的作用。

1

急救作用

指卒然昏倒,惊厥不省人事的闭证而言。放血能改善血液循环的状况,是一种很好的有效的抢救方法。

刺络放血疗法治疗虚证之我见

现今多数医家将虚证列为刺血疗法的禁忌,本人认为有失偏颇,认为刺血疗法可以用于治疗虚证。我们将从古代文献、现代研究等方面认识其补虚作用,希望能为正确认识刺血疗法的临床应用范围提供依据。

古代文献理论基础

素问·三部九候论》中“必先度其肥瘦,以调其气之虚实,实则泻之,虚则补之,必先去其血脉而后调之,无问其病,以平为期。”

《素问·血气形志》篇“凡治病先去其血……然后泻有余补不足

《儒门事亲卷一·目疾头风出血最急说》中谓:“出血者,乃所以养血也”。

两方面的涵义:其一,刺血泻血中之邪,使血发挥其正常的运载、濡养等功能;其二,刺络放血,气血通畅,新血乃生。

另外,张从正的学术思想

还体现于:

“先论攻其邪,邪去而元气

自复也”

“陈莝去而肠胃洁, 瘕尽而荣卫昌,不补之中,有真补者存焉”

“医之道,损有余,乃所以补其不足也”等

古代临床应用

《灵枢·癫狂》中“短气,息短不属,动作

气索,补足少阴,去血络也。”

《素问·脏气法时论》中五脏虚证刺血治之,“心病者,胸中痛,胁支满,胁下痛,膺背肩甲间病,两臂内痛;虚则胸腹大,胁下与腰相引而痛,取其经,少阴、太阳舌下血者。”素问·三部九候论》中也有“上实下虚,切而从之,索其结络,刺出其血,以见通之。”是刺血疗法对虚实夹杂病证治疗的记载。

·孙思邈在《千金方》中记有“胃虚令人病善饥不唐能食,支满腹大,刺足阳明、太阳横络出血”。即为刺血疗法应用于虚证之例。

李东垣《脾胃论·脾胃虚弱随时为病随病制方》中“凡脾胃虚弱,成湿成痿者……汗大泄,妨食,三里气街以三棱针出血;若汗不减不止者,于三里穴下三寸上廉穴出血。”

张从正在《儒门事亲》中提到“面肿风”医案“头项遍肿连一目,状若半壶,其脉洪大,风肿宜汗,以草茎鼻中,大出血,立愈。”为阳虚刺血之例

《名医类案》与《续名医类案》中亦载有许多刺血治疗虚证的病案,如:治疗真气不足的手足麻木的虚证可在“两手指甲傍各以三棱针刺之,微见血如黍粘,再与调理而愈。”

再如杨继洲治小儿疮疥以四缝,消渴以海泉三棱针出血;王国瑞委中刺络治疗夜盲流泪,视物不明;清代医家傅青主采用眉心刺血治疗气血两脱之产后血晕不语等均是以刺血疗法治疗虚证的代表。

现代研究成果如下:

刺络放血可调动人体免疫防御机能,激发机体自身的抗病防病能力;

刺络放血对血管及血液成分产生积极的影响,能改善微循环,使组织细胞得到更充分的血液营养物质的补充;

刺络放血可对神经肌肉产生良性刺激,通过刺激体表的外周感受器或神经小体,来反射性的改善肌肉功能;刺络放血有助于分泌各种消化酶,有助于改善脾胃虚弱引起的厌食、消化不良等;

刺络放血具有脑保护作用。

实验证明,手十二井穴刺络放血可抑制实验性脑缺血缺血区氧分压的降低,通过抑制兴奋性氨基酸和一氧化氮以及胞内Ca2+浓度的升高,和增强快速反应蛋白FOS和应激蛋白HSP70的表达作用,可以促进bFGF免疫阳性细胞的增殖表达,从而起到脑保护作用。

另外,用哲学中的控制论系统论来分析刺络放血的作用,对于理解刺血疗法能够治疗虚证的观点很有帮助:将刺络放血看作是对机体系统调控的一种方法,利用刺络放血来打破系统病理的稳态,从而激发机体自身的各个调节系统,尤其是神经-内分泌-免疫系统,使机体向生理的稳态矫正。

刺络放血的泻实补虚作用是通过调动机体自身的能量而发挥的,打破了将血液排出体外而使虚者更虚的一贯思维。

山东省莱州市王医生刺络放血治疗老年性肝肾亏虚之舌痛74例,总有效率为97.3%。

湖南聂,聂晓芸点刺四缝穴治疗成人脾胃虚弱之厌食症36例,总有效率为97.2%。

刘医生、王医生刺络拔罐法治疗脉络空虚之面神经炎46例疗效观察,本组病例全部有效。

著名刺血专家曾用刺血疗法治愈结核病人数例。列举其一:患者,女,17岁,学生。年3月10日初诊:背部局限性疼痛伴下肢瘫痪10月余。检查:身体消瘦,面色苍白,潮热盗汗,胸椎后凸畸形,夜间痛剧,影响睡眠,腰腿酸楚,下肢瘫痪,大小便失禁,舌质淡红,脉沉细数。查血沉:50mm/h。X线摄片提示胸椎结核。

诊断:胸椎结核伴伸展性截瘫。予刺血:委中、腰阳关。半月后病情好转,疼痛减轻并能坐起,再予刺血,在之后的九个月中共予刺血五次,患者全身状况有很大改善,背痛消失,下肢有力可活动。追踪观察十二年,未复发。

本病为肾气亏虚,阴虚火旺之痿证,刺血腰阳关滋肾补阴,委中泄热驱邪通络,二者合用疏通经络,调和气血,肾阴得以滋养,筋脉得以濡养,使患者生机旺盛得以痊愈。

小结

综上所述,刺血疗法治疗虚证的历史渊远流长,而且现代研究也为其提供了大量客观依据。我们应当正确认识刺血疗法的泻实补虚作用,不应偏废,挣脱将虚证作为禁忌说法的束缚。希望我今天的讲述能够对正确认识刺血疗法的治疗作用、适应范围提供一个参考。

王本正放血疗法专题技术推广研修班,7月18日---7月23日(18日全天报到)哈尔滨举办,

本班主讲治疗机理、手法方式、取穴特色及对各种疑难杂症的特效治疗,并附名家临床经验内容。由王本正教授主讲中医理论与现代科学理论---自动控制论相结合的新型放血疗法。报名刘老师(







































北京治疗白癜风哪家技术好
白癜风的症状图片初期



转载请注明:http://www.bjboysd.com/zlyy/225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