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制剂的出现,无疑对类风湿关节炎、脊柱关节炎等疾病的治疗带来了很大的进步,也给许多患者带来希望。但是,生物制剂应用过程,不可回避的话题是结核感染风险。
如上图所示,时至今日,中国仍是世界上仅次于“亚非拉”兄弟国家的结核大国。结核的危害不可小觑。
更令人堪忧的是,活动性结核病只是结核病中的冰山一角。更多的是潜在的大量未被诊断的潜伏感染以及痰菌阴性结核病人——而正是这部分病人,才是生物制剂使用的主要危险人群。
很多地方至今仍在使用结核菌素试验(TST)筛查潜伏结核患者,但是实际上,研究表明,TST对潜伏结核的筛查诊断效能并不太高,结核干扰素释放试验(T-SPOT.TB,IGRA)的应用则可大大提高潜伏结核的筛查诊断效能。
也有研究明确发现使用抗肿瘤坏死因子拮抗剂(TNFi)治疗的类风湿关节炎(RA)患者结核感染风险升高。因此,我更必须正视使用生物制剂患者的结核感染风险。
接受抗TNF治疗的患者出现结核感染,大部分是由潜伏性感染被激活导致的,并且通常发生在治疗开始的2~5个月内。肺外和播散性结核病较常见,非典型症状可能会延误诊断,加重病情。
所以我们才不断苦口婆心的建议,使用生物制剂必须严格筛查和预防潜伏结核。这也是被循证医学证据所证明的:规范积极的筛查和预防潜伏结核,可以有效降低TNFi治疗风湿性疾病伴发的活动性结核发生率。
治疗前严格积极筛查潜伏结核可有效降低结核发生率(减少84%)。
美国风湿病学会(ACR)推荐使用生物制剂前,使用TST或IGRA进行结核筛查。筛查阴性可行生物制剂治疗。筛查阳性,则应进一步进行胸片检查,胸片异常患者进一步抗酸杆菌涂片,仍未阳性,考虑存在活动性结核,应先进行抗结核治疗。对于胸片异常单结核涂片阴性患者或TST/IGRA阳性但胸片无异常患者,视为潜伏结核,应当进行至少1个月的潜伏结核预防性治疗后再开始生物制剂治疗(同时继续预防性抗结核治疗)。
总结今日科普内容:
1、生物制剂应用可增加结核感染风险;
2、使用生物制剂前必须严格筛查结核,进行严格筛查明显降低结核感染风险;
3、用药前筛查到的潜伏结核患者,须进行至少1个月的预防性抗结核治疗后方可开始生物制剂治疗。
赞赏
人赞赏
北京专治疗白癜风的医院北京中科忽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