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便是人体代谢的最终产物,是由已消化的和消化不全的食物残渣,消化道分泌物,大量细菌和水分组成。由于大便的产生是整个消化系统协同作用的结果,所以通过对大便的观察,可以了解人体消化系统的情况,另外,其他疾病也会引起大便异常。下面我们就从大便的次数,大便的性状、气味以及大便颜色变化与疾病关系作一介绍。
一 大便次数辨病
正常成人大多每日排便1次,量约100~300g,随着食物种类,用量以及消化器官的功能状态不同,而有所不同。比如摄取细粮及肉食为主者粪便次数及便量均少;进食粗粮特别是蔬菜后因纤维质多,便次数及便量增加。另外也与习惯有关,比如有人一天两次或两天一次大便,没有什么不适,也是正常的。大便次数的辨病,主要讲一讲腹泻和便秘两种相反的情况。
1.腹泻
腹泻最主要的特点就是大便次数增多,根据伴随情况的不同,有着不同的区别。
(1)细菌性痢疾
是由痢疾杆菌引起的肠道传染病,以结肠化脓性溃疡性炎证引起。传染源是患者和带菌者,经口传染,全年都可发病,夏秋两季高发,常因食用了不干净的水果、蔬菜等引起。除腹泻外,常有高烧、寒战、恶心呕吐等其他表现,初起时大便呈糊状或水样,渐渐发展成为带有粘液、脓血的大便,且非常臭,腹痛剧烈。
(2)阿米巴痢疾
是由阿米巴原虫侵入结肠所致的以痢疾症状为主的疾病。每日大便次数可达10次以上,同时有腹痛,大便呈糊状,果酱色。
(3)肠结核
是结核杆菌侵及肠道导致的一种结核病,常有其他部位的结核表现。大便次数每天2~4次不定,多为糊状或水样,右下腹有压痛。
(4)克隆病
又称局限性肠炎,原因尚不清楚,可能与感染、免疫异常、遗传有关。起病缓慢,反复发作,腹泻次数不定,肠鸣音明显。
(5)溃疡性结肠炎
是指直肠或结肠粘膜浅表性,非特异性炎证表现。起病慢,大便次数5次以上,还伴有发热、贫血、消瘦等表现,好发于20~40岁的人。
(6)伪膜性结肠小肠炎
临床表现为大便次数多,最多可达每天30次以上,另有腹痛,发热可达40度以上。发病非常急。以上就大便次数增多与疾病的关系举出一些病例,除了上面一些疾病外,还有许多疾病均可引起大便次数明显增多。大家应该记住的是,当有腹泻发生时,由于腹泻过程中排出大量的水,会使人体失水过多而引起脱水,甚至休克,所以,一旦出现大便次数增多,医院,如在夏天出现,应去肠道门诊就诊,夏季往往容易患肠道传染病,需进行专门而严格的治疗和控制,以免引起大规模的传染病蔓延。
2.便秘
不同于腹泻的大便次数增多,便秘是指大便次数少而且排出困难。有的习惯地二到三天大便一次,应该认为是正常的,但任何原因的三天以上而无大便,则是不正常的。造成便秘的原因很多,但归结起来不外乎为病理性的便秘和生理性的便秘两种。病理性的便秘:常见病有肿瘤、肠粘连巨型结肠造成肠梗阻,腹腔内肿物压迫肠道均可引起便秘。生理性的便秘:可由运动少致胃肠功能减弱,饮食物中含粗纤维少,排便不及时,精神紧张等诸多因素引起。无论是何种原因造成便秘,便秘本身都会对机体造成许多不利的影响。因为,大便中含有许多代谢废物,如果不能及时排出体外,这些废物就会被肠道重新吸收回人体,严重的还会引起中毒症状,所以不应小看便秘,或因为没有症状而不去重视。便秘的自我治疗方法可通过多吃一些富含粗纤维的蔬菜,加强运动以促进胃肠蠕动,多喝水以增加肠道水含量,改变大便的不良习惯等。如果这些方法没有什么作用,应考虑采用药物治疗。对于一些由于腹内肿物或肠道本身疾病引起的便秘,还应区别于普通便秘,加以治疗。便秘还会由于大便中含水少,干燥、坚硬,而使得在排出时困难,这时还会引发痔疮的形成,以及肛裂,引起出血,甚至发炎,破溃,造成难以启齿的痛苦。
二 大便性状、气味辨病
大便的性状主要是指大便形状上的变化。正常大便的形状应该是软而成形的。主要异常改变有:
(1)稀糊状便
因为蠕动亢进或分泌增加所致。见于各种感染性或非感染性腹泻,尤其是急性胃肠炎时。
(2)米泔样便
像淘米水一样,含有粘液块,量较大,见于霍乱和副霍乱病人。
(3)粘液便
正常粪便中可含有少量粘液,但混于粪便中而不明显。如果发现有明显的粘液,称为粘液便。小肠炎证时,粘液混于粪便中;大肠病变造成的粘液便为粪便与粘液不相混合。
(4)胶冻状便
常为患过敏性结肠炎的病人在腹部绞痛后排出,也可见一些患慢性菌痢的病人。
(5)细条便
如果大便呈细条状,甚至只有筷子般的粗细,有时上面有一条明显的沟出现,多为肠内占位性病变引起,如肿瘤等。
(6)球状便
多由于便秘引起,也可由于肠套叠、肠痉挛等引起。
(7)大便气味辨病
正常粪便中因含有蛋白质分解物——靛基质及粪臭素等而有臭味,肉食者臭味重些,素食者臭味轻些。如果气味为恶臭,则多见于慢性肠炎、胰腺炎,尤其是胃肠癌溃烂引起。
三 大便颜色辨病
正常人的大便中因为含有粪胆素,而使得大便呈黄褐色。常见的颜色变化有以下几种。
(1)橘皮样颜色
即深黄色,这种大便颜色加深,是由于粪便中粪胆元增多而造成的。可见于溶血性黄疸,恶性疟疾,中毒等情况。
(2)白色
由于胆汁减少或缺失以致粪胆素相应减少而致。常见病有阻塞性黄疸。
(3)白色呈奶酪样
常提示脂肪或酪蛋白消化不完全。常见于消化不良和胰源性腹泻。
(4)白色粘液便
最常见的是由各种肠炎引起。
(5)绿色便
常呈稀汁样。最常见于急性胃肠炎。
(6)黑色便
大便光亮而呈柏油样,这是上消化道出血的征象,一般提示出血量较大,多在500~1000ml左右,需及时进行治疗。
赞赏
长按向我转账
受苹果公司新规定影响,iOS版的赞赏功能被关闭,可通过转账支持。
北京中科医院正规吗专治白癜风的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