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预防保健,守护健康

冬季是传染病高发季节。学校是人群高度密集的场所,师生又是呼吸道传染病易感人群之一。为有效预防与控制呼吸道传染病在学校的发生和流行,确保师生身体健康,我校组织孩子们开展了“预防保健,守护健康”的主题活动。

一、流行性感冒

流行性感冒(简称流感)是流感病毒引起的急性呼吸道感染,也是一种传染性强、传播速度快的疾病。其主要通过空气中的飞沫、人与人之间的接触或与被污染物品的接触传播。典型的临床症状是:急起高热、全身疼痛、显著乏力和轻度呼吸道症状。1.面对流感,最重要和有效的手段是及时接种流感疫苗,重点人群包括:医务人员,养老机构、福利院等人群聚集场所脆弱人群及员工;托幼机构、中小学校的教师和学生等;60岁及以上的居家老年人、6月龄至5岁的儿童、慢性病患者、6月龄以下婴儿的家庭成员和看护人员,以及孕妇或准备在流感季节怀孕的女性等。6月龄及以上人群且无禁忌症人群均可接种流感疫苗。2.均衡搭配饮食,多吃新鲜蔬菜、水果,多喝水,有助于增强体质、提高免疫力。3.避免过于劳累,建议大家保证充足睡眠,减少熬夜次数。4.加强体育锻炼,增强机体抵抗力,每天可进行一些活动量比较适宜的运动,如散步、慢跑等。5.天气变化根据自身体感及时增减衣物。6.注意个人卫生,勤洗手、戴好口罩、打喷嚏时要捂住口鼻、避免飞沫污染。7.加强室内通风,办公室、学校等人员密集的场所要定期通风。平时要尽量避免前往人群聚集、通风不良的场所、以降低感染的风险。

二、水痘

水痘是由水痘-带状疱疹病毒引起的急性传染病,其传染性极强,从发病前1-2天到疱疹完全结痂为止,都有很强的传染性,病毒可通过水痘患者咳嗽或打喷嚏在空气中传播,也可通过接触水痘患者的水疱液传播,还可通过接触最近被水痘患者的水疱液或粘膜分泌物污染的物品传播。人群普遍易感。学生长水痘应第一向学校报告,同时学校、托幼机构应落实晨、午检工作,及时隔离患病学生。为了更好地预防水痘,建议家长避免孩子和患病小孩玩耍,最好要带小孩接种两剂次的水痘疫苗:12-24月龄接种第1剂,4岁-6岁接种第2剂。未完成2剂者,补齐2剂(≤14岁人群两剂至少间隔3个月,≥15岁人群两剂至少间隔4周)。

三、新型冠状病毒肺炎

1.要增强防疫防控意识。要增强家庭责任感和社会责任感,每个公民都是新冠防控的第一责任人。师生及家长都要增强预防意识,自觉配合防控工作,落实防控措施。2.要持续做好师生健康监测,严格落实缺勤缺课追踪登记制度。所有师生居家测温,体温正常后方可入校,严格执行请销假制度。外出离市的师生必须第一时间上报班主任,班主任报学校备案。3.要坚持落实教室、办公室等校内公共场所的消杀、通风制度,虽然进入冬季,窗户仍要经常开启。积极创造干净、整洁的学习生活环境。4.要严格落实“两点一线”管理制度,所有师生离校期间如非必要不到人员聚集场所、不与健康状况不明的人接触,往返学校途中做好个人防护,保持安全社交距离。5.要做好师生个人防控,养成勤洗手、勤换衣、戴口罩、不聚集、公筷制、不共用毛巾等良好卫生习惯和健康生活方式。积极锻炼身体,增强免疫力,提高防病能力。形成讲卫生、讲文明、改陋习、树新风的浓厚氛围。6.要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不接触和食用野生动物。处理生食和熟食的切菜板、刀具和存放用具要分开。食物煮熟煮透,尤其是肉类、蛋类要彻底煮熟后食用。假期居家休息,注意规律作息,不熬夜,日常多喝水,不暴饮暴食,适当加强体育锻炼。7.虽然我国新冠肺炎防控已进入常态化阶段,但仍不能放松警惕。家长发现幼儿出现发热、咳嗽、呕吐、腹泻等疑似病症,要主动报告、不隐瞒病情、不散布不负责任的言论,并及时就医排查,充分理解和支持学校采取的各项防控措施。

四、肺结核

肺结核是由结核分枝杆菌引起的慢性呼吸道传染病,具有很强的传染性。同学们平常在校一起学习,相互间接触机会多,容易引起呼吸道传染病、比如肺结核的发生和传播。尤其是有的寄宿制学校,环境和生活条件较差,学生营养跟不上,发生肺结核的风险更高。另外学生的学习压力大,体育锻炼少,睡得晚又起得早,作息不规律,身体抵抗力低,都会增加感染结核菌的机会,大家可要提高警惕!1.肺结核是长期严重危害人民群众身体健康的慢性传染病;2.肺结核主要通过呼吸道传播,人人都有可能被感染;3.咳嗽、咳痰2周以上,应当怀疑得了肺结核,要及时就诊;4.不随地吐痰,咳嗽、打喷嚏时掩口鼻,戴口罩可以减少肺结核的传播;5.规范全程治疗,绝大多数患者可以治愈,还可避免传染他人;6.出现肺结核可疑症状或被诊断为肺结核后,应当主动向学校报告,及时到结核病定点医疗机构诊治,不隐瞒病情、不带病上课;7.养成勤开窗通风的习惯;8.保证充足的睡眠,合理膳食,加强体育锻炼,提高抵御疾病的能力。

五、艾滋病

1、什么是艾滋病艾滋病的医学全称是“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症”(英文缩写为AIDS),是人类免疫缺陷病毒,这种病毒又称艾滋病病毒(英文缩写为HIV),侵入人体后引起的一种病死率极高的严重传染病,目前还没有有效的疫苗和治愈的药物,但已有较好的治疗方法,能有效地延长病人的生命,提高其生活质量。艾滋病防治关键在于预防。2、感染艾滋病病毒的三大途径感染艾滋病病毒的途径主要有三条:血液途径传播,性途径传播,母婴途径传播。(1)血液途径传播:血液传播是感染最直接的途径。输入被病毒污染的血液,使用了被血液污染而又未经严格消毒的注射器、针灸针、拔牙工具,都是十分危险的。另外,如果与艾滋病病毒感染者共用未消毒的注射器针头,也会被留在针管针头中的病毒所感染。(2)性途径传播:无论是同性,还是异性之间的性接触都会导致艾滋病病毒传播。艾滋病病毒感染者的精液或阴道分泌物中有大量的病毒,在性活动时,由于性交部位的摩擦,很容易造成生殖器黏膜的细微破损,这时病毒就会乘虚而入,进入未感染者的血液中。(3)母婴途径传播:如果母亲是艾滋病病毒感染者,那么她很有可能会在怀孕、分娩过程或是通过母乳喂养使她的孩子受到感染。3、艾滋病的症状艾滋病的症状多种多样,一般初期的开始症状象伤风、流感、全身疲劳无力、食欲减退、发热、体重减轻、随着病情的加重,症状日见增多,如皮肤、黏膜出现白色念球菌感染单纯疱疹、带状疱疹、紫斑、血肿、血疱、滞血斑、皮肤容易损伤,伤后出血不止等;以后渐渐侵犯内脏器官,不断出现原因不明的持续性发热,可长达34个月,还可出现咳嗽、气短、持续性泻便血、肝牌肿大、并发恶性肿瘤、呼吸困难等。由于症状复杂多变,每个患者并非上述所有症状全都出现。一般常见一、二种以上艾滋病的症状。按受损器官来说,侵犯肺部时常出现呼吸困难、胸痛、咳嗽等;如侵犯胃肠可引起持续性腹泻、腹痛、消瘦无力等;如侵犯血管而引起血管性血栓性心内膜炎,血小板减少性脑出血等。4、如何预防艾滋病病毒感染(1)不滥用血制品及不必要的输血,不滥用静脉注射治疗。(2)洁身自爱,避免与艾滋病高危人群进行性接触,大力提倡使用避孕套。(3)注意个人卫生,不共用剃刀、牙刷等。(4)可能接触艾滋病感染者的医务人员与检验人员,要加强个人防护与消毒措施。

冬季疾病多发,家长应该和学生们一起积极做好预防措施,确保孩子们的健康成长!衷心地希望各位家长能与我们学校共同守护孩子的健康,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转载请注明:http://www.bjboysd.com/jbby/1062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