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千寒易除,一湿难去艾灸疗法祛湿效果最

有句古话叫:“千寒易除,一湿难去。湿性黏浊,如油入面。”湿与寒在一起叫寒湿,与热在一起叫湿热,与风在一起叫风湿,与暑在一起就是暑湿。湿邪不去,吃再多的补品、药品都如同隔靴搔痒,隔山打牛。生活中很多人患上了脂肪肝、哮喘、高血压、心脑血管等疾病,甚至恶性肿瘤,其实这些病都跟湿邪、痰湿有关。

多年前,东汉伟大的医学家张仲景在他的著作《伤寒论》中说:“身大热,反欲得衣者,寒在骨髓。”就是说发烧的人虽然体温很高,身上反而感觉寒冷想多穿衣服,表明体内寒气很重,寒邪都到骨髓了。此时再用抗生素等寒凉药物输液消炎退烧,会把外在的一些寒湿之气直接带进体内。(我们不都是这样做的吗?)

张仲景是《伤寒论》的作者,在他那个时代人们忍饥受冻,疾病以寒邪为主,用热药就可以直接对治。如今随着生活环境的改变,单纯的伤寒已经很少见了,反而是外寒跟内热交织在一起,形成了湿邪。真正的寒症并不多见,主要是以湿邪为主。湿为阴邪,遏伤阳气,阻碍气机。换句话说,阳虚的时代是湿邪在作祟。

如何判断自己体内有湿?

如果最近两周内常有以下表现,就说明体内有湿需要治疗了。

一、头部沉重四肢乏:湿性重浊,其特点就是沉重,失眠,记忆力下降,易怒,烦燥。

  二、口中发黏舌苔腻:感受湿邪最典型的表现就是口中发黏。

  三、胸腹胀满小便不畅:湿为阴邪,易滞留脏腑,阻碍气血运行致脘腹胀满,脾胃功能失常。湿邪停于下焦,则小便短少而不舒畅。

  四、下肢浮肿便溏泻:常表现为下肢浮肿,朝轻暮重,大便不成形,而且粘滞,便完后感觉不爽。

  五、脚缝痒,起水泡甚至溃烂。

艾灸祛湿:推荐养生穴位

艾灸有开郁、祛湿、补阳气的作用,特别适合夏季养生,经常艾灸可以让您轻松避免夏季常见疾病,度过困乏的夏天。

1

关元穴:位于脐下3寸,为养生保健强壮的要穴。如下图:

长期施灸有调理气血、补肾固精等功效。

2

命门穴:位于人体背后第二腰椎之下与脐相对,是人体生命力的中心,为元气“住宿”的地方。如下图:

3

中脘穴:位于腹部正中线,脐上4寸处,相当于五指宽度。如下图:

能有效缓解胃部疾病的各种症状。

4

足三里穴:外膝下3寸,胫骨外侧月一横指处。如下图:

5

丰隆穴:小腿外侧的中点,肌肉较鼓起的地方,这个是祛湿较好的穴位。如下图:

6

解溪穴:脚背、踝关节活动的凹点。如下图:

长按“识别图中







































元宵红包拜年红包
元宵红包拜年红包



转载请注明:http://www.bjboysd.com/jbby/186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