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号第篇推文·
“端午临中夏,时清日复长。”中国美国史研究会秘书处推出「AHRAC书单」第五期,紧跟美国史研究及相关研究前沿动态,拓宽学术视野。本期收录十二本新著,涉及外交史、经济史、军事史、环境史、全球史及医疗史等领域,希冀有所收获。
美国史
大夏世界史研究:美国工作站文集
作者:赵继珂、夏亚峰主编
出版社:东方出版中心
出版年:年5月
内容简介
华东师范大学(旧称大夏大学)历史系和世界史研究院,在上海市高峰学科计划对世界史学科的支持下,根据学科优势和特点,在重要国家选择合适伙伴成立“海外工作站”。这些工作站基于双方教师之间的长期合作,既重点凸显历史学某一领域的研究成果,又覆盖双方师生的研究兴趣,并为互访创造各种有利条件。目前,华东师范大学世界史学科的海外工作站共有5个。
本书是华东师范大学历史系与美国威尔逊国际学者研究中心平台合作项目的研究成果,学者们除使用威尔逊中心馆藏的史料资源外,还查阅了美国国家第一档案馆、国会图书馆等一手资料,讨论内容及主题涉及20世纪冷战期间美国与苏联、美国与亚太、英国与亚太的国际关系与外交政策。
作者简介
赵继珂,华东师范大学社会主义历史与文献研究院、历史学系副教授,主要研究国际关系史、20世纪世界史。
夏亚峰,美国马里兰大学现代外交史专业博士,曾任中国驻美国大使馆二等秘书、美国威尔逊国际学者中心高级研究员、威尔逊国际学者中心公共政策学者,现任美国纽约长岛大学东亚史与外交史教授、华东师范大学冷战国际史研究中心兼职教授、华东师大-威尔逊中心冷战工作室主任、暨南大学冷战国际史研究中心主任、特聘教授。
追寻事实:历史解释的艺术
作者:[美]詹姆士·韦斯特·戴维森、[美]马克·汉弥尔顿·利特尔等
译者:刘子奎、宋佳红、王菁、陈诗章
出版社:上海三联书店
出版年:年3月
内容简介
本书从欧洲殖民美洲开始,一直写到20世纪60年代末,内容丰富,切入角度独特,用构成美国历史各方面的故事讲述历史,使读者能更好地了解和认识美国的成长与发展。本书具有与众不同的鲜明特点:与传统美国史基本采用政府档案不同,本书使用的各种证据来源广泛,包括政府文档,更多的是口述史、图片、生态数据、教堂和城镇记录、地图和法庭证词等。本书向读者展示了如何对待和鉴别历史证据进而发现历史的真相的艺术,发现历史的真实是引人入胜的,对历史证据进行解释同样是引人入胜的。
作者简介
詹姆士·韦斯特·戴维森(JamesWestDavidson),耶鲁大学博士毕业,专注于写作,是一位多产的历史学家。
马克·汉弥尔顿·利特尔(MarkH.Lytle),耶鲁大学博士毕业,巴德学院历史系教授兼环境研究项目主席。曾在爱尔兰都柏林大学任美国史教授。
被遗忘的萧条:经济危机与应对之策
作者:[美]詹姆斯·格兰特
译者:吴烽炜
出版社:中信出版社
出版年:年4月
内容简介
年年初,美股两周内四度触动熔断机制。第二次熔断发生后,美联储紧急降息;但隔日道琼斯工业指数跌幅接近13%,超越年华尔街股灾期间突破单日跌幅纪录,这表示政府介入并没有消除市场焦虑。本书专注于我们应如何应对经济危机。詹姆斯?格兰特在—年就很有先见之明,他告诫债务泡沫最后会以经济危机而告终。他在本书中以—年美国为期十八个月的经济衰退为例,说明当时在任的威尔逊总统与继任的哈定总统,皆未试图以预算赤字或美元贬值的手段来提振经济。格兰特主张在经济衰退时,应重视市场“看不见的手”的修复作用。格兰特的历史解说与观点可以为当下提供借鉴。
作者简介
詹姆斯·格兰特(JamesGrant),美国金融记者,历史学家,纽约历史学会理事,哥伦比亚大学国际关系学硕士,《格兰特利率观察》创始人。年,他在《巴尔的摩太阳报》开启了自己的新闻职业生涯。年,他加入《巴伦周刊》。
镇压革命:美国政府针对其公民的战争
作者:[美]伯纳德·E.哈考特
译者:李思达
出版社: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出版年:年5月
内容简介
《反革命》一书是美国杰出的政治理论家、哥伦比亚大学法学和政治科学教授伯纳德·E.哈考特对当代美国人敲响的警钟。本书追溯了反叛乱战略的历史性变革:从20世纪五六十年代在阿尔及利亚、越南等地的反殖民斗争中发展和完善,到“9·11”事件后在伊拉克和阿富汗战场上部署,重塑美国的对外政策,再到它的本土化和在美国领土上的应用,最后到达终极阶段,即在没有任何本土叛乱和革命的情况下的反叛乱模式——反革命。
作者简介
伯纳德·E.哈考特(BernardE.Harcourt),哥伦比亚大学法学和政治科学教授,著有《自由市场的幻想》(TheIllusionofFreeMarkets)和《暴露:数字时代的欲望与抵制》(Exposed:DesireandDisobedienceintheDigitalAge)等书。
科学:无尽的前沿
作者:[美]范内瓦·布什、[美]拉什·D.霍尔特
译者:崔传刚
出版社:中信出版集团
出版年:年5月
内容简介
《科学:无尽的前沿》是美国科学政策的“开山之作”,使得美国迅速摆脱对于欧洲基础研究以及科研人才的依赖,成就了美国今日的科技强国地位,也永久改变了人类科学发展的格局。是我们看懂美国科技政策的由来、科学发展的路径以及其未来走向的重要著作。
该书系统解析了科学对于国家经济与安全、社会福祉以及个人发展的重要意义,着重提出要重视基础科学研究,给予科研工作者以高度的研究自由,政府应拨款以资助科研项目的顺利进行,以及设立国家研究基金会等。这些理念和建议直到今天,仍然熠熠生辉,常读常新。
作者简介
范内瓦·布什(VannevarBush),美国伟大的科学家和工程师之一。“曼哈顿计划”的提出者和执行人,指导了第一颗原子弹试验和日本原子弹投射。又被尊称为“信息时代的教父”,信息论之父香农是他的学生。
拉什·D.霍尔特(RushD.Holt),美国科学促进会前首席执行官。
瓦尔登湖的隐士:梭罗传
作者:[英]亨利·索尔特
译者:贾辰阳、王锦丽
出版社:北京大学出版社
出版年:年5月
内容简介
美国作家梭罗以《瓦尔登湖》影响了一代又一代人,然而国内现有的梭罗传太专太厚,缺乏一部篇幅在页以内、适合普通读者的深入浅出《梭罗传》,此书填补空白。
梭罗是一个鲜活的生命,无论怎样的标签贴在他身上,都会自然脱落;无论怎样的理论,都无法涵盖梭罗的人生。阿波罗神庙上刻着“认识你自己”,梭罗不但认识了自己,还成为了自己。无论是面对上帝,还是面对一只松鼠;无论是面对国王,还是面对一个农夫,这个人都可以毫无愧疚、自信坦然地说:“我叫梭罗。”
相比于“生活在平静的绝望之中”的大多数世人,梭罗四十五岁的人生以他自己的方式过完了极为充实的一生,他与爱默生、霍桑等多位名家的交往,也将读者带入19世纪上半叶美国文化中心波士顿周边,更让人深深思考人与自然的关系。
作者简介
亨利·索尔特(HenrySalt),19-20世纪之交英国著名进步主义者,其家族与丹麦皇家有一定血统关系,出生于印度,2岁时跟随母亲回到英国,神引梭罗、萧伯纳、甘地、雪莱等思想家为同道,以首畅动物权利的闻名于世,留下《素食主义的历史》《雪莱的生平》《自由之歌》等多部作品。作者对梭罗研究颇深,除了《梭罗的生平与作品》之外,给普通读者所撰写的《梭罗传》极为适合当下阅读。
世界史
东晋士族的双重政治性格
作者:王心扬
出版社:中华书局
出版年:年5月
内容简介
本书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援引丰富的汉晋资料,论证东晋当权士族既有限制皇权、维护士族统治的倾向,又有加强皇权、削弱士族的倾向。即:自东汉以降,士人与士族之间的关系日益密切,甚至荣辱与共,因此士族的代表人物不能不致力于保护家族的利益。另一方面士族利益又与皇族利益存在着密不可分的共生关系。因此限制皇权和扩张皇权这两种政治取向之间的紧张便导致了一种双重政治性格的形成。
作者简介
王心扬,耶鲁大学哲学博士,曾任耶鲁大学历史系及美国研究系讲师、华盛顿州立大学比较美国文化系及历史系助理教授,香港科技大学人文学部助理教授、副教授、教授。主要研究方向为美国社会史,第二研究领域为中国古代思想史。
海洋与权力:一部新文明史
作者:[英]安德鲁·兰伯特
译者:龚昊
出版社:湖南文艺出版社
出版年:年4月
内容简介
在这书中,作者着眼于五个对外部世界充满好奇的海权国家:雅典、迦太基、威尼斯、荷兰、英国,探讨其与生俱来的独特的海权文化如何使得它们获得了超越自身疆域规模的成功,成为盛极一时的“海洋霸主”。但当陆权与海权的冲突日益鲜明,全球格局因之发生剧变之时,“海洋”的地位开始被重新思考和定义,这也是我们今天需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