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结核病人病原体结核分枝杆菌

基础篇2

结核分枝杆菌和牛分枝杆菌、非洲分枝杆菌还有田鼠分枝杆菌,四个兄弟同属结核分枝杆菌复合群。结核分枝杆菌和牛分枝杆菌、非洲分枝杆菌可感染人并致病,而田鼠分枝杆菌仅对鼠有致病性。

结核分枝杆菌是宽0.3-0.6m,长1-4mm的杆状菌,身材直或稍弯曲,单个排列或偶呈串状,有分枝生长倾向。结核分枝杆菌生长缓慢,无运动能力,性情懒惰,其最快分裂增殖速度为18小时一代,而大多数细菌都是几分钟或几十分钟便繁殖一代,如大肠杆菌约需20分钟便可繁殖一代,10小时后,一个大肠杆菌繁殖10亿个以上,可是一个结核杆菌18个小时才繁殖2个。在培养基中生长4周后,它们型成的菌落粗糙,突起、致密、有表面褶皱和薄的不规则边缘,菌落质地很脆,呈程度不同的黄色色泽:黄白,浅黄,黄色。

一般结核分支杆菌不会轻易被染色,可是一旦着色后可耐受酸性乙醇的脱色及着色抗酸性。它们的这一特性后来被Ehrlich发现并加以利用,使原本隐形的结核分枝杆菌清清楚楚地呈现在显微镜下面。这使结核分枝杆菌同人类战斗中威力大减,因为结核分枝杆菌这种原本的‘隐形B2战斗机’不再隐形,人类可以很容易就发现结核分枝杆菌,针对其实施有效的打击。再到后来结核分枝杆菌遇到更厉害的对手,Ziehl和Neeslen两个人。他们以石碳酸复红加温染色和酸性乙醇脱色建立了齐-尼二氏染色法。这种方法被医生一直沿用至今,用来发现并打击结核分枝杆菌。但结核分枝杆菌不会束手就擒的,因为它可以通过伪装或改变自身用来迷惑敌人。比如,分枝杆菌的近亲诺卡氏属,玫瑰红球和棒状杆菌属均有程度不一的着色抗酸性,所以结核分枝杆菌可有其近亲作为自己的挡箭牌。另外结核分枝杆菌在生长过程中接受一些外界环境因素的刺激,部分细胞壁脱落,菌体膨胀,着色抗酸性改变甚至完全丧失。这时结核分枝杆的形态改变了,不再是典型的杆状,染色后和其他细菌没有什么区别,增加了医生发现结核分枝杆菌的难度,使其有可能逃过医生的火眼金睛。5

结核分枝杆菌的形态是另一重要特征。早在年人们就发现了结核枝杆菌形态多形性现象,电子显微镜观察也证明形态多样的存在。人工培养基中生长的结核分枝杆菌往往与患病组织中的结核分枝杆菌有差异,感染组织或痰中的菌体更长,更弯曲和更多的串珠将个体。在巨噬细胞中生长的结核分枝杆菌有十分明显的条索关生长。在淋巴结中可以观察到颗粒样、球状体直至各种大小、各种形状和排列方式的杆菌形态。抗结核药物的应用可增加结核分枝杆菌形态多样性出现的机会。目前有两种假说结核分枝杆菌形态多样性的产生,即个体发育阶段说和环境适应说。个体发育阶段说解释结核分枝杆菌各种形态是不同生长相的形态。环境适应说则认为结核分枝杆菌形态多样性的产生原因是对所面对不良生存环境的反应。陈旧培养物中由于氮源缺乏、低氧分压,导致不平衡代谢,而出现菌体自溶现象。在这些培养物中往往可见球状态和染色性改变的个体。在合适的条件下重现时,自溶物可重新生长成特征性杆菌。电子显微镜也证明结核分枝杆菌H37Rv株在自溶时,原生质浓缩,脂肪向一端凝聚形成短杆状。

结核分枝杆菌各种形态可以归纳为杆菌相、球菌相、颗粒相和过滤相四种类型。

1、杆菌相:临床标本中,除典型的村杆菌形态外,往往会发现长度、弯曲度各异的多种形态的结核分枝杆菌,甚至出现串珠和丝状细胞。

2、球菌相:球菌相可能是由于细胞壁缺陷或发育不全的异型形态。

3、颗粒相:又称莫赫颗粒,一般认为,莫赫颗粒是结核分枝杆菌非耐酸性非细胞相。

4、过滤相:有些结核病人化疗3-6个月后,空洞仍存在,但未能成功分离培养出结核分枝杆菌。但是,通过电子显微镜和生物学检查发现空洞中存在形态小于正常杆菌20倍的超小型结核分杆杆菌,可通过细菌滤膜。

赞赏

长按







































全国白癜风公益救助
北京最好白癜风医院地址



转载请注明:http://www.bjboysd.com/ysxg/586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