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多功能套针疗法治急性腰椎间盘突出症218

北京世界针联套针中医研究院常务副院长侯涛

目的:探讨套针疗法治疗急性腰椎间盘突出症临床疗效。

方法:用特制的一次性套针针具,在痛点周围皮下浅筋膜结缔组织层做弧形摇摆动作,不引起酸、麻、胀、痛等感觉,向腰部按压点进针,把皮肤捏起,针与皮肤呈30度角,沿皮下推进,行弧形摇摆动作2到3分钟,直到患者疼痛消失或不再减轻为止。

结果:治愈例,好转例,未愈80例,总有效率为96.3%。

结论:套针疗法进针后,疼痛即减轻或完全消失,即在很短的时间内即迅速发挥效应。从反应速度来看,套针疗法效应的取得是疏通经络,通则不痛,可解除神经痉挛,消除炎症,解除病痛,达到治愈疾病的目的。套针疗法治疗急性腰椎间盘突出症疗效较好。

套针疗法:急性腰椎间盘突出症

腰椎间盘突出症,是临床常见的腰腿痛疾病之一,以称腰椎间盘纤维环破裂症。采用套针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例,取得了较为满意的疗效,现报告如下。

一、资料与方法

1.一般资料:本组例病例全部符合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颁布的《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男例,女例;年龄最大85岁,最小20岁。

2.临床表现:本组例中大部分为突然发病,典型的一侧或双侧腰部疼痛伴下肢放射性痛,病程3—7天;有腰部外伤者例,慢性劳损或受寒湿者例,无明显诱因者例。检查可见腰部定向活动有一定受限,腰椎旁压痛,沿坐骨神经放射性疼痛,直腿抬高试验阳性。CT或核磁共振提示为腰椎间盘突出,排除腰椎结核、腰椎滑脱症、马尾肿瘤。

3.治疗方法

进针定位:取腰部疼痛按压旁开6—8cm处为进针点。如若腰部疼痛消失,而放射性疼痛存在时,再从大腿后侧膀胱经上向腰部方向进针。

操作方法:采用侯氏浮针牌一次性使用皮下套管针灸针,进针前双手清洁消毒,询问病情,找到疼痛点,进针点常规消毒。在病痛点周围远端沿皮下循经6-8厘米处进针。进针前先退出钝头针芯约5-10毫米。把皮肤捏起,针体与皮肤呈约30度角进针穿刺,用腕力使针尖迅速穿透皮肤,进针速度越快,疼痛越小。进针若太深,向外提拉针体,使针体自然放倒与皮肤基本平行,确定在皮下后,针体沿皮下平行推进。若推进时有阻力或病人有酸胀(进针深)、疼痛(进针浅)等感觉。再做相应调针后稳步推进(不破坏软组织及血管,无疼痛)。当软套管及针体全部进入皮下后把钝头针芯推至针体,再把全部针体退出2mm后(软套管座,不要抵住针眼),做平稳地反复进行均匀、柔和、稳定的弧形摇摆运动1-2分钟,直到疼痛减轻或消失为目的。此针不要求酸麻胀等针感。在弧形摇摆运动过程中,病人应无疼痛、酸胀等感觉。弧型摇摆运动1-2分钟后,若留针,钢针连同钝头针芯一同抽出,退出软胶管与针眼1-2mm距离,然后用止血钳把软管钢座口夹扁。

使用套针专用创口贴固定软管,留针一般24—48小时。用专用套针贴敷软套管留针2-3天,2天1次,5次为一疗程。

注意事项:治疗期间就卧硬板床休息,尽量减少活动,注意腰部保暖,进针部位保持干燥。

二、结果

治愈(腰腿痛消失,不影响活动及工作)例,好转(腰腿痛减轻,腰部活动改善)例,未愈(症状、体征无改善)80例,总有效率为96.3%。

三、讨论

1、套针疗法采用专用针具在人体表面选定靶点周围实施沿皮下经络平刺再进行弧型摇摆运动后留针的一种新型针灸浅刺的针刺疗法。

2、它是在综合古代《灵枢》提出“九刺”“十二刺”“五刺”等内容其中涉及浅刺和皮下针刺的“浮刺”。“像入而浮之”无针伤肉,说明套针疗法源于《内经》时代。套针形成了比较系统的以皮下针刺基本方法的特种新型针法。它综合古代皮下刺法及现代皮内针、皮下针、皮下留置针、腕踝针、埋线、新型浮针等主要优点而产生多功能套针疗法。

3、治疗范围互补。腕踝针的治疗范围主要在全身性疼痛和非疼痛性疾病;皮内针和皮下针、皮下留置针、新型浮针主要治疗急慢性疼痛疾病;埋线主慢性疾病及美容减肥。套针互补不足的作用使治疗范围更广泛而全面、疗效更显著持久是融汇贯通、自成一体成为针灸学一朵新的奇葩。

4、治疗机理具有一致性。皮内针、皮下针、腕踝针、套针、新型浮针、皮下留置针均是皮下来治疗疾病的,操作方法相似决定了它们治疗机制的一致性,《素问·皮部论》说皮部以经脉为“皮者,脉之部也”。六者都作用于皮下不可避免地以经络学说和皮部理论为基础,人体皮部必然通过经络与内脏相连,它们都是通过网状分布经络经脉来传达治疗信息,调整相应经脉及脏腑功能使气血运行通畅。以述“平衡阴阳”治疗疾病的目的。六者有异曲同工之妙,皮下针即放而无得气现象也属一种“隐性循络感应现象”即使并无明显感传线这种刺激信息乃能沿着经脉循行趋向所属脏腑器官起到治疗作用,下针即效的特点,以现代医学理论讲疗效的取得应与神经调节有关而且这种调节倾向于低级中枢,留针后疗效的巩固又说明有液体因素参与其中这说明六者的治疗机制和理论基础具有很高的一致性。

因此在分析了《内经》《灵枢》中“浮刺”“充刺”“扬刺”“直刺”“半刺“等古代浅刺法及近代皮下平刺法和腕踝针、新型浮针、皮下留置针、皮内针、皮下针等特点、优点、缺点后许多医学专家产生了取其精华、扬长避短、总而言之更好发挥皮下针刺优点的设想一并在临床上取得了一些成绩。这些方法均在皮下针刺的特点故名为“多功能套针疗法”。

5、套针疗法机理探讨

经络学说

经络遍布全身是人体气血运行的主要通道也是联结人体各个部分的基本途径,人体的脏腑、器官、皮毛、孔窍、肌肉、筋腱、骨骼等就是依靠经络的沟通和联结而成为一个有机的整体。

人体的经络外行于体表内属于脏腑纵横交错、沟通表里、贯穿上下通过多种通路和途径机体上下、左右、前后各个部分。以脏腑与腑、脏与腑之间、脏腑与体表、体表与脏腑、器官、皮肉筋腱和骨骼等紧密地联系在一起。由于经络系统的这种联系使生命有机体的各个部分相互联络、相互协调、相互促进、相互制约从而成为一个统一的内部协调稳定并与外部环境息息相关的有机整体。

经络的功能波动表现称为“经气”。经气来源于真气,真气来源于先天之元气,有依赖于后天水谷精微之气的不断充养,是人体生命活动最根本的动力。一方面经气推动气血在经脉中的运行、约束气血的运行轨道、调节气血的容量、对全身脏腑气血的协调平衡起着总领的作用;没有经络系统对全身的维系、协调和平衡不可能有机体正常的生命运动。

由于经络内联脏腑外络肢节、网络周身因此当人体正气运行时经脉之气就能首当其冲奋起抵御外邪的入侵,而当人体正气不足时抵抗能力下降时,经络便会成为疾病的传人通路;邪气侵入人体通过经络的传导由表向,里、由浅入深传入内脏并且还会通过经络系统影响到人体的其他部分。另一方面脏腑病变有时也会通过经络传出体表,在体表某些部位出现压痛、凹陷、隆起充血等反应;这类反应常可用以帮助诊断有关内脏的疾病,因此说经络又有诊断疾病作用。

《诸病源侯论腰腿疼痛候》说:“肾气不足,受风邪之所为也。劳伤侧肾虚,虚则受于风冷,风冷与正气交争,故腰脚痛。”可见外伤及风寒湿邪是导致椎间盘突出的外因。

腰椎间盘突出症多见于青壮年,临床以反复发生腰腿痛为基本症状。急性发作时疼痛比较剧烈,沿坐骨神经通路放射,咳嗽或用力大小便时可使疼痛加剧,卧床休息可减轻。西医认为腰椎间盘突出症多由外伤、闪挫引起纤维破裂。髓核冲破纤维环向侧后方膨出或突出,引起神经根、马尾神经的压迫症状。中医认为是由风寒湿及外伤等外邪侵袭人体,闭组经络,气血运行不畅所致。其症状多为腰部经脉、经筋、经脉的病损所致,多浮居于足太阳膀胱经。

套针疗法在人体皮下针刺,与皮肤的关系很密切,皮肤是六淫侵犯人体的主要渠道,百病大多是从皮肤祛除的。套针疗法在皮下进针,不深入肌层,能够振奋皮部的阳气,又留针时间长,因此效果显著在情理之中。套针疗法在临床上往往刺完后疼痛立即减轻或消失。讨论经气表现为经络的反应性和传导性。针刺治疗刺激作用于人体有隐性成分经气被激发从而才能疏通络脉、调节机体的阴阳平衡促使生命机体的功能活动向正常状态恢复。

套针疗法效应的取得与神经调节关系密切,可解除神经痉挛,消除炎症,解除病痛,达到治愈疾病的目的。

套针疗法是在针灸理论基础上,结合现代医学原理,使用套针针具在疼痛周围皮下疏松结缔组织针刺的一种治疗方法。它是通过在特定部位行针从而影响神经系统和体液因素达到疏通经络、镇痛的作用。临床实践证明对急性腰椎间盘突出症有很好的效果。

多功能套针培训内容(点击以下链接):

《6月21日报到国家中医药管理局机关服务局,参加届多功能套针高级提升班》

赞赏

长按







































白殿疯长在那里
白癜风专科的医院



转载请注明:http://www.bjboysd.com/ysxg/644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