皮肤结核是由结核分枝杆菌(M.tuberculosis)或牛型分枝杆菌感染所致的皮肤感染性疾病。近年来,由于艾滋病的流行、结核分枝杆菌耐药菌株的出现、免疫抑制治疗的增加(譬如英夫利昔单抗治疗银屑病)、流动人口增多以及贫困、营养不良等原因,使得包括皮肤结核在内的结合病的发生逐年上升。
研究表明,早在公元前年的埃及和-年的欧洲就存在结核分枝杆菌感染。年,Laennec以“尸毒性疣”为名首次报道了皮肤结核;之后,Rokitansky和Virchow对其病理特征进行了详细描述,并与内脏结核进行了比较;年Koch发现了结核分枝杆菌。
结核分枝杆菌是一种细长而静止的丝状杆菌,旭阳生活,无芽孢形成,耐酸、耐乙醇,具有含有丰富脂质的蜡样光滑包膜,可抵抗被吞入吞噬细胞后在吞噬细胞的降解。
结核病主要经过飞沫传播,也可以通过吸入、食入及接种传播;任何打破皮肤粘膜屏障的因素均可促使结核杆菌的侵入。一旦侵入机体,T细胞与结核分枝杆菌相互作用而将抗原呈递到抗原呈递细胞表面,诱导细胞因子释放;这些细胞因子促进了T细胞上MHC-II类抗原和IL-2受体的活化和表达,巨噬细胞聚集而形成肉芽肿;在最初的致敏过程中可产生记忆性T细胞,并在淋巴器官和血循环中维持数十年。机体中存在结核病易感基因(supersusceptibilitytotuberculosis,sst1),其上有一种细胞内病原体抵抗基因(intracellularpathogenresistance1,ipr1),该基因在巨噬细胞中的表达限制了结核杆菌在这些细胞中的增殖。
皮肤结核的临床表现多样。外源性接种可造成皮损,见于结合性下疳、疣状皮肤结核,偶见于寻常狼疮;内源性感染引起者可表现为瘰疬性皮肤结核、急性粟粒性结核、结核性树胶肿、腔口皮肤结核和寻常狼疮;另外,还有结核杆菌的免疫反应所致的结核疹,包括丘疹坏死性结核疹、瘰疬性苔藓和硬红斑。
刘伟赞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