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肺结核常被误为感冒

01什么是结核病?

肺结核病是由结核分枝杆菌引起的慢性传染病,可侵及许多脏器,以肺部结核感染最为常见。排菌者为其重要的传染源。人体感染结核菌后不一定发病,当抵抗力降低或细胞介导的变态反应增高时,才可能引起临床发病。若能及时诊断,并予合理治疗,大多可获临床痊愈。

02结核病的传染源是什么?

肺结核病是由结核分枝杆菌引起的慢性传染病,可侵及许多脏器,以肺部结核感染最为常见。排菌者为其重要的传染源。人体感染结核菌后不一定发病,当抵抗力降低或细胞介导的变态反应增高时,才可能引起临床发病。若能及时诊断,并予合理治疗,大多可获临床痊愈。

03结核病如何传播?

呼吸道传播是主要的传播途径。健康者吸入带菌的飞沫或尘埃后可引起感染,产生肺部原发病灶。消化道传播,多因饮用未消毒或消毒不严的污染牛型结核杆菌的牛奶或污染人型杆菌的其它食物而得病,多产生在咽部或肠道原发病灶。偶可通过破损的皮肤、粘膜、生殖器官等接触传染。

04结核病的症状有哪些?

呼吸道症状较为常见,主要表现为不同程度咳嗽、咳痰、胸痛或痰中带血。伴随疲乏无力、食欲减退、消化不良、消瘦、夜间盗汗、午后发热、两面颊潮红等全身症状。

如何预防及早期发现肺结核?

一、生活有规律,避免长期过劳和精神紧张,饮食均衡,适当进行锻炼,增强抵抗力。

二、伴有一些基础疾病的患者,如糖尿病、艾滋病、矽肺、胃肠道疾病、肿瘤、器官移植等疾病以及长期使用糖皮质激素的患者,如果发现上述相关症状时需要及时行相关检查以进一步排除肺结核。

三、对高发人群要密切观察或早期进行筛查,其重点对象是与新发现的排菌肺结核病人密切接触的人群,尤其是儿童或老年人。

四、防止结核菌传播,减少结核菌播散,养成不随地吐痰的卫生习惯;定时开窗通风,减少环境中结核菌的浓度;减少接触传染源,排菌肺结核病人不要到拥挤的人与人接触频繁的场所活动或工作。

肺结核常被误诊为感冒

肺结核俗称“肺痨”,是由结核分枝杆菌引起的一种慢性呼吸道传染病,人人都有可能被感染。肺结核主要通过病人咳嗽、打喷嚏或者大声说话喷出的飞沫传播。咳嗽、咳痰2周以上,或痰中带血,医院就诊。而且因为肺结核病的症状并不是结核病所特有的,常被误认为是“感冒”、“气管炎”而耽误诊治。

此外,活动性肺结核具有传染性,当出现疑似症状,或者最近曾与活动性肺结核患者有过接触,应及时去正规结核病定点医疗机构检查和治疗。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是肺结核能否治愈的关键。肺结核的治疗周期通常为6-8个月,而且中途不能漏服或者间断服药。如果私自停药或者间断服药,不但容易复发,还有可能产生耐药性,治疗时间更长,费用更大。只要坚持正规治疗,绝大多数肺结核患者可以治愈,还可避免传染他人。

积极治疗

得了结核病的患者,首先树立正确的科学观和信心。特别是在农村地区,由于受传统观念影响认为肺结核是不治之症,甚至讳疾忌医。这样做的结果是贻误治疗时机,失去治愈的机会。所以首先对自己的疾病一定要重视,要树立战胜病魔的信心。医院接受相应的检查,并按照正规治疗方案进行治疗。实践证明,只要坚持规则治疗并完成全疗程,90%的肺结核病人都可以治愈。

学校结核病健康教育宣传核心知识

一、肺结核是长期严重危害人民群众身体健康的慢性传染病;

二、肺结核主要通过呼吸道传播,人人都有可能被传染;

三、咳嗽、咳痰2周以上,应当怀疑得了肺结核,要及时就诊;

四、不随地吐痰,咳嗽,打喷嚏时掩口鼻,戴口罩可以减少肺结核的传播;

五、规范全程治疗,绝大多数患者可以治愈,还可避免传染他人;

  

六、出现肺结核可疑症状或被诊断为活动性肺结核后,应当主动向学校报告,不隐瞒病情、不带病上课;

七、养成勤开窗通风的习惯;

  

八、保证充足的睡眠,合理膳食,加强体育锻炼,提高抵御疾病的能力。

往期推荐

惠州学院新闻中心

来源:惠州市结核病防治

编辑:新媒体部/张芷欣

责任编辑:林少章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合集#个上一篇下一篇

转载请注明:http://www.bjboysd.com/zlyy/13384.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