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药物性肝损伤
药物性肝损伤(drug-inducedliverinjury,DILI)是指由各类处方或非处方的化学药物、生物制剂、传统中药、天然药、保健品、膳食补充剂,及其代谢产物乃至辅料等所诱发的肝损伤。部分患者由于其特殊体质,对上述物质更敏感,耐受性更低,因而更容易发生DILI。
引起DILI的药物
并非所有药物都会引起DILI,目前全球有多种上市药物都具有潜在肝毒性,常见的包括非甾体抗炎药、抗感染药物(含抗结核药物)、抗肿瘤药物、中枢神经系统用药、心血管系统用药、代谢性疾病用药、激素类药物、某些生物制剂和传统中药、天然药、保健品、膳食补充剂及其代谢产物乃至辅料等。
国内有报道统计了DILI相关药物,涉及传统中药(23%)、抗感染药(17.6%)、抗肿瘤药(15%)、激素类药(14%)、心血管药物(10%)、非甾体抗炎药(8.7%)、免疫抑制剂(4.7%)、镇静和神经精神药物(2.6%)等。
国内报道较多的与肝损伤相关的传统中药、天然药、保健品、膳食补充剂有:何首乌、土三七,以及治疗骨质疏松、关节炎、白癜风、银屑病、湿疹、痤疮等疾病的某些复方制剂等。如果有某种保健品或中药制剂宣称“无毒副作用”或“不伤肝肾”,请您一定擦亮双眼,先咨询医生或药师再决定是否服用。
DILI的危险因素
1.患者个体因素
药物代谢酶、药物转运蛋白等的基因多态性与DILI相关。非遗传学风险因素包括高龄、女性、妊娠以及某些基础疾病(如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感染、自身免疫性肝病、糖尿病、肿瘤及心脏病)等众多因素。
2.药物因素
除了药物自身的化学性质之外,药物的剂量、疗程,以及药物之间相互作用可以影响DILI的潜伏期、临床表型、病程和结局。
3.其他因素
过量饮酒可能增加度洛西汀、扑热息痛、甲氨蝶呤及异烟肼等药物引起DILI的风险。
DILI的临床表现
DILI临床表现可以分为急性和慢性。
急性DILI的临床表现通常无特异性。不同患者之间潜伏期差异很大,可短至1至数日、长可达数月。多数患者可无明显症状,仅有血清转氨酶等肝脏生化指标不同程度的升高。部分患者可有乏力、食欲减退、厌油、肝区胀痛及上腹不适等消化道症状。胆汁淤积明显者可有全身皮肤黄染、大便颜色变浅和瘙痒等。少数患者可有发热、皮疹、嗜酸性粒细胞增多甚至关节酸痛等过敏表现。病情特别严重者可出现急性或亚急性肝衰竭。
慢性DILI在临床上可表现为慢性肝炎、肝纤维化、代偿性和失代偿性肝硬化等。少数患者症状更重,可出现肝窦阻塞综合征/肝小静脉闭塞病及肝脏肿瘤等。肝窦阻塞综合征/肝小静脉闭塞病可呈急性,并有腹水、黄疸、肝脏肿大等表现。
DILI的部分临床表现
在这里要提醒您:DILI诊断是排除性诊断,需要由专业医务工作者全面细致地追溯可疑用药史,并除外其他肝损伤的病因,才能考虑诊断DILI。
如何预防DILI
不乱用药物是关键。在购买、服用药物之前先咨询专业医务人员,可以有效降低因为错误用药、重复用药,或是有害的药物相互作用导致DILI的危险。
目前我国指南不推荐通过服药来预防DILI的发生,但是对于需要服用抗结核药物,又有抗结核药物性肝损伤高危因素的患者,可以在医生指导下进行预防性的保肝治疗。
参考资料:
1.《药物性肝损伤诊治指南(年版)》
2.《药物性肝损伤基层诊疗指南(实践版·)》
3.《抗结核药物性肝损伤诊治指南(年版)》
4.《双环醇片临床应用专家建议(年)》
来源:“环湖药师服务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