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有网友在微博曝光湖南省益阳市桃江县第四中学,出现群发性肺结核感染症状。11月16日,据北京青年报报道,桃江县疾控中心工作人员称,8月至9月期间,他们通过筛查,共发现30多例疑似病例,其中20多例最终被确诊。
据媒体报道,今年8月初,湖南省桃江县第四中学高三班,有学生被确诊为肺结核,随后该班多名学生陆续感染。
11月16日,湖南桃江县发布通报表示,截至11月15日,近90%的患病学生经省结核病防治所专家组会诊确定,已经复学或者可以复学。
学生确诊的证明。受访者供图
时间线回顾
8月6日晚上,三名学生被学校建议休学,随后班上陆续有同学出现身体不适,请假回家。
8月9日前后,学校组织班里同学做血检。
8月18日,该校班的同学接到了放假通知,学生被要求去体检。
8月18日-8月20日,班同学陆续做了检查,44个人感染了肺结核。
8月20日,学校决定给高三年级放假一周。
11月16日,有媒体报道,8月下旬至11月13日,该班共有五十多名学生被查出患有肺结核。
11月16日,湖南桃江县发布通报表示,截至11月15日,近90%的患病学生经省结核病防治所专家组会诊确定,已经复学或者可以复学。
秋冬季,又是校园传染病的高发季节。对学生、家长还是学校来说,万万不能忽视的一项工作,那就是——做好各类传染病防控工作,保障学生健康。特别是对于农村的中小学,由于环境和卫生条件的限制,更应该重视传染病的防范。
防控传染病,学校应该怎么做?《学校卫生工作条例》中关于传染病防控的规定
第一章 总则
第二条 学校卫生工作的主要任务是:监测学生健康状况;对学生进行健康教育,培养学生良好的卫生习惯;改善学校卫生环境和教学卫生条件;加强对传染病、学生常见病的预防和治疗。
第二章 学校卫生工作要求
第十七条 学校应当认真贯彻执行传染病防治法律、法规,做好急、慢性传染病的预防和控制管理工作,同时做好地方病的预防和控制管理工作。
做好学校卫生工作的要求
1、落实学校晨检制度、传染病登记制度、传染病流行期间消毒隔离制度(尤其是首发病例的隔离)。
2、完善学生因病缺勤报告制度。传染病高发或流行期间应加强晨检及因病缺勤登记,便于及时发现新病人,做到早发现、早报告。出现较多学生同时缺课时,学校及老师应对缺课原因作调查,了解掌握发生原因,出现疫情及时报告校医。
3、健全学校传染病报告机制。学校应配备专职校医或兼职卫生教师负责传染病的报告管理工作,严格执行相关法律规定,责任疫情报告人发现有传染病病人、疑似病人或病原携带者,应及时报告教育行政部门和疾病预防控制机构,认真履行法律规定的义务。
4、建立健全疫苗接种与接种证查验制度。适龄儿童一定要按时到当地的疾病控制机构进行疫苗接种,学校对于入学的新生,一定要查验他们是不是接种了疫苗,要查验他们预防和接种证。
5、制定学校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报告预案,做好查漏补种工作。
6、做好校园环境卫生工作,及时消除蚊蝇孳生地,保证日常通风和规范消毒。要保持校园环境,包括教室、图书馆、食堂、宿舍、厕所等学习生活场所的清洁卫生,另外要加强对学校生活用水,特别是学校的自备水井的管理。
7、加强定期健康教育。学校每学期都应安排日常的传染病预防控制健康教育,内容包括常见传染病的基本知识、传播途径和预防措施,提高学生对传染病的预防控制意识和应对能力;学校积极开展对教职员工的传染病预防控制健康教育,提高其对传染病的应对能力;学校可告知学生家长配合学校传染病预防控制工作。
8、传染病流行期间尽量少安排大型集体活动,平时保障学生课间活动鼓励孩子走出教室晒晒太阳增强学生体质。
给学校传染病风险防范的四点建议
在校园传染病的高发季节,学校卫生防疫工作应重视传染病高危风险,全面提升风险防范水平,防止传染病事故所造成的恶劣后果与负面影响。健全传染病风险防范机制,提升传染病风险承受能力。
学校传染病风险防范建议一:开展卫生防疫制度的风险评估与整改
针对现有的卫生防疫制度,通过自查自纠或第三方评估的方式,进行管理制度的风险评估与问题排查,并进行相应的制度完善,具体包括学生健康档案制度、师生卫生防疫培训与教育制度、学生晨(午、晚)检制度、全校大扫除和卫生检查制度、食堂各项安全卫生制度、卫生室管理制度、学校突发疾病应急预案等。
学校传染病风险防范建议二:落实传染病风险所有权
教育行政部门、卫生行政部门、学校对卫生防疫的相关责任单位、责任人进行评估、检查、培训,确保落实传染病风险所有权。对于学校而言,尤其应明确校医作为学校卫生防疫工作第一负责人的责任,做好学校的卫生保健和疾病预防工作,具体包括:建立各班学生健康档案、为有特异体质的学生单独建档,组织体检、预防接种、喷洒消毒、疾病防控、近视眼和龋齿防治等卫生保健工作,组织全校大扫除和卫生检查,卫生室常用药品采购与器械管理工作等等。
学校传染病风险防范建议三:强化校内卫生防疫的风险联动
学校应强化校内卫生防疫相关部门的联动配合,形成高效的卫生防疫体制,具体包括:校医院与学生处相互配合,成立学校红十字会,每班设立生活委员和红十字委员,协助班主任做好卫生保健工作;校医院与总务处相互配合,定期检查食堂各项安全卫生制度落实情况,并建立检查记录台账。
学校传染病风险防范建议四:加强校外卫生防疫的风险共担
学校应加强与卫生防疫相关的政府部门、社会组织等的合作,形成外部风险共担,例如:教育、卫生行政部门、学校,结合各地区、各学校的实际,按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条例》要求,共同研究制订学校传染病流行、群体性食物中毒等突发事件的应急处理工作预案。
发现传染病班主任做什么?1.落实晨检、巡检。
2.课间、中午午休时开窗通风,保持空气流通。
3.提高巡检敏感性,发现患病学生要及时送卫生保健老师处进行排查。
发现传染病卫生保健老师做什么?
1、排查发病学生,发现疑似患者应及时联系家长送医,或陪同学生就诊,就诊前落实暂时隔离措施。
2、如发生呕吐,需使用一次性用品清除,并用含氯消毒剂或消毒纸巾进行消毒,消毒时做好个人防护,避免学生接触呕吐物。
3、向上级单位和辖区疾控中心或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报告疫情,并及时登录学校因病缺课缺勤报告系统,进行缺课登记报告。
防范传染病家长需要做什么?1、应密切
2、保持室内环境的清洁,清理卫生死角,尤其是高温潮湿地点,比如浴室和地下室。可以使用除湿机和空气过滤器,并定期更换滤网,可减少霉菌和花粉的暴露机会;冷气机滤网也需常清洗。
3、注重家里的饮食卫生和营养搭配,生熟食物分开存放,不吃变质食品;多吃新鲜、易消化食品,做好荤素搭配和食物多样化。
4、校外培训机构也可能成为传染病发生的场所,请家长
5、孩子的健康更多掌握在家长手中,家长要多途径了解相关健康知识。
防范传染病学生需要做什么?
养成良好生活习惯,勤洗手、吃熟食、多喝水、勤通风、晒太阳、勤锻炼。
有规律的作息时间。充足睡眠能消除疲劳,调节人体各种机能,增强免疫力。
避免受凉。当人体受凉时,呼吸道血管收缩,血液供应减少,局部抵抗力下降,病毒容易侵入。
在流感高发期,尽量不到人多拥挤、空气流通不畅的场所;打喷嚏或咳嗽时应用手帕、纸巾或衣袖内侧掩住口鼻,避免飞沫污染他人。
生病及时就医,出现发热、咽痛、咳嗽等症状时,戴上口罩,及时到医疗机构就诊,以免对他人造成可能的传染。
接种疫苗。疫苗接种是控制区域性急性传染病流行最经济、有效的办法,每年秋末,高危人群应该接种流感疫苗。儿童和学生接种流感、腮腺炎、风疹、水痘、流脑等疫苗,可预防呼吸道疾病。
这十种常见校园传染病,你需要了解1
落实“三要三不要”,防H7N9
传播
主要通过近距离接触染病的禽鸟(活鸟或死鸟)及其分泌物、排泄物或直接接触禽流感病毒感染。
症状
表现为流感样症状:发热(可高达39℃—40℃)、咳嗽、喉咙痛、肌肉痛、鼻塞、流涕等全身症状。
托幼机构、学校预防
1、开展健康教育,日常生活要做到“三要三不要;
2、养成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
3、做好公共场所的通风消毒;
4、做好晨午检,发现不适,及时就诊。
提醒
免疫力较低的老人、孕妇、儿童和患有基础性疾病的人群,不去或少去有活禽的环境,更不要接触病、死禽。
2
保持空气流通,防流感
传播
主要通过飞沫传播,也就是通过口鼻进入。
症状
多数人感染流感2-4天后就会出现发热(体温可达40℃)、咳嗽、喉咙痛、流鼻涕、全身酸痛等症状。
托幼机构、学校预防
1、做好晨午检工作,发现疑似病例,应隔离治疗,直至所有流感症状完全消失48小时后方可返校;
2、加强室内通风、做好公共环境清洁及消毒工作;
3、开展流感防治知识的宣传教育,引导学生注重个人卫生,多喝水、均衡饮食、适量运动、增强抵抗力;
4、定期接种流感疫苗。
3
讲讲究个人卫生,防手足口病
传播
主要通过接触病人的粪便、体液和呼吸道分泌物(如打喷嚏的飞沫)及被污染的毛巾、玩具等物品而感染。
症状
发热(38℃~40℃),流涕、咽痛、厌食、呕吐、腹泻等症状。以手、足皮肤疱疹和口腔粘膜溃疡为主。
托幼机构、学校预防
预防措施总结成五句话:勤洗手、吃熟食、喝开水、勤通风、晒太阳。
①接种疫苗。
②注意个人卫生,勤洗手,不喝生水,吃熟食等。
③避免与手足口病患儿接触。
④保持居家、教室等场所卫生,通风换气,加强消毒,勤晒衣被。
⑤托幼机构和学校做好晨午检工作,如出现手足口病病例,及时报告,隔离治疗患病儿童,对所用物品消毒处理,家长应给予理解与配合,防止手足口病的传播。
4
加强隔离消毒,防水痘
传播
主要通过接触患者飞沫或呼吸道分泌物、疱液和被分泌物污染的物品或用具传播。
症状
发热及全身皮肤分批出现散在的斑疹、丘疹和水疱疹,一般水疱结痂即愈,少留瘢痕。
托幼机构、学校预防
1、接种疫苗
接种水痘疫苗是预防和控制水痘最有效、最经济的方法。
2、保持良好的卫生习惯
①在学校、托幼机构等儿童聚集场所,暂停大型集体活动;
②加强晨检和因病请假学生的病因倒查工作;
③做好教室等公共场所的通风换气;
④加强对教室门把手、桌椅表面等易接触地方的消毒;
⑤卫生间要配备足够数量的水笼头和洗手液;
⑥教育儿童养成勤洗手的良好个人卫生习惯;
⑦做好食具用具的消毒,勤晒衣被。
3、做好隔离治疗
患病及时隔离治疗,待孩子全部疱疹干燥结痂脱落后,才送孩子返校或接触其它健康孩子。
5
注意饮食卫生,防诺如病毒病
传播
食用被诺如病毒污染的食物或水、接触被诺如病毒污染的物品或用品。
症状
患者感染诺如病毒后主要出现恶心、呕吐、发热、腹痛和腹泻等症状,每日腹泻多达4-8次,粪便为稀水便或水样便,无粘液脓血。儿童呕吐为主,成人则腹泻较多。
托幼机构、学校预防
1、加强晨午检,一旦发现疑似病人,立即隔离治疗至症状完全消失72小时后方可返校;
2、做好清洁消毒工作,设置充足的卫生设施;
3、加强饮食饮水卫生管理,防止疾病通过食物和水传播;
4、讲究个人卫生,勤洗手、喝开水、吃熟食(尤其是生蚝等贝类海产品一定要煮熟煮透)、多锻炼。
6
开展查漏补种,防麻疹
传播
通过呼吸道飞沫途径或接触鼻咽分泌物传播,病人是唯一的传染源。
症状
发热、流涕、咳嗽、眼结合膜炎、畏光、口腔粘膜斑及全身皮肤斑丘疹。
托幼机构、学校预防
1、查漏补种。对未按接种程序完成接种的儿童及时补种;
2、早发现、早诊断、早报告、早隔离、早治疗;
3、加强晨午检,及时发现病例,及时就医,居家隔离、避免外出,一般病人隔离至出疹后5天,合并肺炎者延长至10天。接触麻疹的易感者应检疫观察3周;
4、教室等公共场所应开窗通风,清洗、曝晒学生物品;
5、讲究个人卫生,加强锻炼,增加免疫力。
7
接种疫苗,防流脑
传播
通过飞沫直接由空气传播。由于病原菌在体外的生活力极弱,通过日常用品间接传播的机会极少。
症状
起病急,有发热、畏寒、剧烈头痛、呕吐,呕吐可呈喷射状,皮肤和黏膜有出血点。
学校、托幼机构预防
1、接种流脑疫苗是预防流脑最有效的办法;
2、日常生活中应注意个人和环境卫生,保持室内外清洁,定期开窗通风。咳嗽、打喷嚏时不直接面对他人,尽量用纸巾手帕遮住鼻口;
3、冬春季气温低,要注意保暖,适当运动,提高抵抗力,因为抵抗力会下降,容易受到病菌的侵袭而发病。
8
贯彻“四勤一多”,防流腮
传播
病人是唯一的传染源,主要通过飞沫传染,少数通过用具间接传染,传染性强。
症状
起病较急,有发热、畏寒、头痛、咽痛等全身不适症状。患者一侧或双侧耳下腮腺肿大、疼痛,咀嚼时更痛。
学校、托幼机构预防
1、接种疫苗;
2、加强通风消毒,减少大型集体活动;
3、隔离治疗。及时隔离患者至消肿为止;
4、注意个人卫生习惯;做到“四勤一多”:勤洗手、勤通风、勤晒衣被、勤锻炼身体、多喝水。
9
增强抵抗力,防肺结核
传播
通过呼吸道传播。
症状
咳嗽咳痰,痰中带血、疲倦、午后低热、夜间盗汗、食欲不振、体重减轻等。
学校、托幼机构预防
1、开展结核病健康教育,增强自我保护意识和能力,主动报告,不隐瞒病情,不带病上课;
2、保持良好卫生习惯,不随地吐痰,保证充足睡眠,合理膳食,加强锻炼,增强体质,提高抵御疾病的能力;
3、落实健康体检工作,及时发现结核病患者;
4、认真落实晨检和因病缺勤追踪制度;
5、加强通风与消毒。对教室和集体宿舍要经常通风换气,保持空气新鲜,减少结核病的感染和传播机会。
10
做好通风消毒,防风疹
传播
主要通过病人鼻咽部分泌物(如鼻涕、痰等)、血及尿经空气飞沫传播。
症状
低热、上呼吸道轻度炎症、全身散布红色斑丘疹及耳后、枕部淋巴结肿大。
学校、托幼机构预防
1、接种疫苗;
2、认真落实晨检和因病缺勤追踪制度;
3、开窗通风,增加户外活动,讲究个人卫生。
——END——
素材来源:“中国教育新闻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