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伏贴”预约开始,你准备好了吗
三伏天从什么时间开始
“三伏天”是按照我国古代的“干支纪法”确定的。
每年夏至以后第三个庚日(指干支纪日中带有“庚”字的日子)为初伏,第四个庚日为伏,立秋后第一个庚日为末伏,合起来称为三伏。
“三伏贴”是广受好评的传统中医疗法。祖国医学认为,寒来暑往,时序变迁,对人体关系至大,《内经》提出,“春夏养阳”可以预防冬天疾病的发生。且根据中医理论在全年气温最高、阳气最旺的夏至后“三伏”期间,选用具有辛温、祛寒、通经等功效的药物进行贴敷,以人体背部的脏腑俞穴为主要穴位进行贴敷,达到防病治病目的。是中医学“天人合一”整体观和“未病先防”疾病预防观的具体运用,也是冬病夏治的方法之一。
什么是冬病夏治?
“冬病夏治”就是在夏天的时候治疗冬天容易发作的疾病。三伏天是一年当中自然界和人体阳气最充足的时候,合理利用这一有利时机治疗某些寒性疾病,能最大限度地祛风驱寒,祛除体内沉痼,预防旧病复发或减轻其症状。
是指在秋、冬季容易发作或者容易加重的一类疾病。这些疾病发生的根本,在于寒湿伏邪和阳气受损。
是指在夏季借自然界的旺盛阳气和人体经络中气血旺盛的有利时机,通过内服、外敷或食疗等中医传统方法,生发人体内的阳气,培本固元,驱除体内之寒邪,增强抗病能力,减少其在秋、冬季节的发作次数或减轻发作程度,从而达到防病、治病的目的。
方药作用:中药穴位贴敷通过药物的发散走窜,借助腧穴,透入肌肤,凭借诸穴部位对药物进行吸收;经络腧穴作用:经络的传导和调整,纠正脏腑阴阳的偏盛或偏衰,以达到驱邪和扶正强身的目的;节气作用:“热在三伏”,在三伏天应用贴敷疗法,机制体现“春夏养阳”,充实人体真元之气,保持机体阴阳平衡,以其顺应自然界的变化,获得人与自然的统一。
三伏贴
“三伏贴”是中药穴位贴敷,是冬病夏治中最常用的治疗方法,现代研究发现,药物贴敷后可使局部血管扩张,促进血液循环,改善周围组织营养。药物透过表皮细胞间隙并经皮肤本身的吸收作用,使之进入人体血液循环而发挥明显的药理效应。另外,通过神经反射激发机体的调节作用,使其产生抗体,提高免疫功能,增强体质;还可能通过神经一体液的作用而调节神经、内分泌、免疫系统的功能。
三伏贴功效
疏通经络,调理气血,宽胸降气,健脾和胃,鼓舞阳气,调节人体的肺脾功能,使机体的免疫功能不断增强,从而达到振奋阳气、促进血液循环、祛除寒邪。
适宜人群
冬病夏治不包治百病,也并非人人适合,易发人群多为虚寒性体质,冬病夏治针对虚寒性疾病,病人要先辨证,如果是热证则会适得其反。呼吸病患者大部分属于虚寒型,多有流清涕、打喷嚏、咳白痰、怕冷等症状,适合冬病夏治,而咳黄痰、流黄涕、面红耳赤、常口干口渴,天热加重的体热患者就不适合了。
适应症
1.呼吸系统疾病慢性咳嗽、哮喘、慢性支气管炎、慢性阻塞性肺病、反复感冒等。2.风湿免疫性疾病关节疼痛及肢体麻木、肩周炎、风湿性关节炎等。3.消化系统疾病慢性胃炎、慢性肠炎、消化不良等。4.耳鼻喉科疾病过敏性鼻炎、慢性鼻窦炎、慢性咽喉炎等。5.儿科疾病哮喘、咳嗽、支气管炎、体虚易感冒、脾胃虚弱等。6.慢性皮肤病荨麻疹、冻疮、硬皮病等。7.妇科疾病慢性盆腔炎、痛经、经行泄泻、不孕症等8.其他
调理(治未病),如:各种体虚、寒症者、免疫力低下,阳虚体质的人群。
敷贴禁忌
有这几种情况的人不宜进行“三伏贴”治疗,即:1、支气管哮喘等呼吸系统疾病处于发作期。2、肺炎及多种感染性疾病的急性发热期。3、对贴敷药物极度敏感,特殊体质及接触性皮炎等皮肤病患者。4、贴敷穴位局部皮肤有破溃者。5、孕妇、有严重心肺功能疾病患者。6、冬病夏治贴敷膏中的很多中药都是热性的,因此阴虚火旺的人是不适合的。
三伏贴真的有疗效吗?
“三伏”是一年中最炎热的时候,人体皮肤温度、湿度最大,皮肤松弛,毛孔最为开放。此时运用敷贴疗法刺激体表穴位,疏通经络,调节脏腑功能,可以起到预防和治疗疾病的效果。
三伏贴能调理哪些症状?
主要适用于反复发作,冬重夏轻的疾病,具体包括:
■呼吸系统疾病:如慢性支气管炎、哮喘、过敏性鼻炎、咽炎、反复感冒等。
■消化系统类疾病:如胃痛、慢性胃肠炎、腹泻等。
■小儿疾病:如小儿支气管炎、消化不良、免疫功能低下、体虚易感、厌食、遗尿、生长发育迟缓等。
■妇科疾病:如月经不调、痛经、产后头痛虚寒症等。
■冬季会明显加重的风湿类关节炎和腰腿疼痛性疾病及阳虚体质、气虚体质、亚健康等。
哪些人不适合贴三伏贴?
■对药物过敏者,及贴敷局部皮肤有创伤、溃疡、感染或患有较严重的皮肤病者。
■患有结核病或其它传染性疾病者。
■患有糖尿病、血液病、发热、严重心肝肾功能障碍者,及中医辨证为阳热亢盛、阴虚火旺者。
■生理期的女性应该在月经干净3-5天后再进行贴敷,孕妇禁用三伏贴。
孩子可以贴三伏贴吗?
最好在3岁以上,年龄太小的宝宝皮肤太过娇嫩,不适合敷贴。
需要注意的是,即便是年龄到了,也不一定都适合帖三伏贴,比如,正处于肺炎急症期,发烧的孩子都不适合,需要谨遵医嘱。
年三伏天时间表:
初伏:
7月11号~7月20号,共10天中伏:
7月21号~7月30号,共10天闰中伏:
7月31号~8月9号,共10天末伏:
8月10号~8月19号,共10天可以看出
今年的三伏天有40天时间
年如何贴
三伏贴才正确
三伏贴时间
伏前:7月1日--7月10日初伏:7月11日--7月20日中伏:7月21日--8月9日末伏:8月10日--8月19日伏后加强:8月20日--8月29日
1、根据中医理论每伏第一天是开穴的日子,此时敷贴疗法效果最佳。2、一般每年的三伏贴敷3次,每次贴4至6个穴位。儿童每次贴0.5一2小时,成人每次贴4一6小时,但根据个体差异、患者的病情,医生会对贴敷时间、次数做适当调整。
3、贴敷当天,不宜洗浴,小儿少活动以防贴敷掉落。
记住这些注意事项,效果加倍!
■在贴敷期忌食生冷、油腻、辛辣的食物。不要吃高蛋白、虾蟹类海鲜。
■贴药当天不能游泳,4至6个小时内不要洗冷水澡。
■远离空调,因为进入空调房后,皮肤毛孔收缩,影响药物的渗入。
■少吃冷饮,冷饮不但伤及脾胃,还可使沉积在体内的寒气凝滞,影响疗效。
■三伏敷贴不是治疗慢性病的特效药,不能完全替代其他治疗,原来在服药的慢性病患者,不要盲目减药、停药。
贴三伏贴皮肤过敏怎么办?
■贴敷后,局部皮肤有痒、热、微痛等感觉均为正常反应。皮肤有明显色素沉着为正常反应。
■少数人因皮肤敏感,和胶布接触的局部皮肤会出现水疱,可外敷消炎药膏以防感染。如果水疱较大,医院处理。
■过敏性皮肤或瘢痕皮肤患者,敷药后如有灼热疼痛感觉,应立即取下药膏。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