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新区兴园社区卫生服务中心
年三伏贴时间:
第一帖(夏至):6月21日--7月15日;
第二贴(初伏):7月16日--7月25日;
第三贴(中伏):7月26日--8月4日;
第四帖(中伏加强):8月5日--8月14日;
第五贴(末伏):8月15日--8月24日。
什么是三伏贴?“冬病夏治”的原理冬为阴,夏为阳,“冬病”是指好发于冬季或在冬季易加重的病症。如慢性咳嗽,哮喘、慢性泄泻、关节冷痛僵硬、怕冷、体虚易感等。“夏治”是指在夏季三伏时节,机体阳气最旺,体内凝寒之气易解之时,借自然之“温”“热”,通过内服温补药物,配以食疗,外用三伏贴穴位贴敷、中药熥疗、推拿、艾灸、拔罐等中医特色疗法,来调理气血,温补阳气,利湿散寒,活血通络,一方面增强机体抵抗病邪能力,另一方面达到治疗和预防冬季易发生或加重疾病的目的。
哪些“冬季高发病”需要“夏治”?骨关节病:
慢性颈肩腰腿痛属于肌肉劳损、关节疼痛麻木;颈椎病、腰椎病、膝关节病、腰肌劳损、腰间盘突出等部位的骨质增生等病因引起的酸沉、疼痛;风湿性关节炎、肩周炎、坐骨神经痛、软组织肌肉损伤、创伤及骨折等病症引起的疼痛;风湿、类风湿性关节炎、强直性脊柱炎等引起的多关节僵硬、疼痛、发凉等。
呼吸系统疾病:
反复发作、遇寒则发的慢性支气管炎、支气管哮喘、过敏性鼻炎、反复感冒、慢性咳嗽、慢性咽炎、免疫力低下等。
消化系统疾病:
慢性胃炎、消化道溃疡引起的胃酸、畏寒、胃胀等,慢性肠炎、慢性腹泻、胃肠功能紊乱等。
妇科疾病:
产后腰痛、产后怕风、怕凉、产后头痛、痛经、慢性盆腔炎等。
康复科疾病:
颈椎、腰椎、膝关节、髋关节等骨关节术后关节僵硬、疼痛,脊髓损伤后肢体发凉、麻木,骨折术后局部关节疼痛、发凉等。
三伏贴的中医理论来源?从入伏第一天起,人体阳气随之生发渐旺,体内凝寒之气易解的状态,运用补虚助阳药或温里散寒药物,天人合击,最容易把冬病的病根拔除,这也是中医强调“春夏养阳”的原因。
“冬病夏治”是中国传统医学的一个重要特色,就是利用夏季气温高,机体阳气充沛的有利时机,调整人体的阴阳平衡,使一些宿疾得以恢复;根据“春夏养阳,秋冬养阴”的理论,利用夏季人体阳气最旺盛之际,治疗某些属于虚性、寒性的疾病,最大限度地以阳克寒,达到标本兼治、预防保健的目的。
穴位贴敷时要注意什么?通常每季依据病情贴敷5~10次,每次贴敷时间因人而异,成人大约为1~2小时,儿童贴敷酌情减少为0.5~1小时,以局部皮肤出现微红、局部皮肤微微发热为度。如出现局部皮肤灼热、疼痛、微痒,可随时去除。
皮肤有破损、对贴敷有过敏者、发热、肺部感染、结核患者、孕妇等不能进行贴敷,如果局部出现水泡,勿接触,保持局部干燥,医院处理。
夏季气候炎热,衣着宜凉爽,避免过多汗出,贴敷后清淡饮食,当天禁洗浴。
科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