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转自:三峡日报
三峡日报全媒记者半夏初末实习生蔡怡琳姚卓颖通讯员李蓉黄星
“三伏天”即将到来,每年这个时候,“三伏贴”都会受到市民热捧。记者了解到,医院陆续开启了今年的“三伏贴”预约和贴敷活动,吸引不少市民前往咨询和贴敷。
敷贴市民络绎不绝
“我已经是第五年来贴‘三伏贴’了,自从贴了‘三伏贴’,咳嗽症状好了许多。”7月6日,医院年冬病夏治“三伏贴”活动现场,贴完“三伏贴”的于女士说。
当天8时许,医院门诊综合大楼广场上,前来敷贴的市民络绎不绝,医院“三伏贴”开贴的第一天,呼吸科、脾胃病科、治未病中心等义诊台前排满了人,每个敷贴区增设围帘保护患者隐私。与往年相比,今年增加了治未病中心体质辨查诊疗区,以便敷贴市民更好地对症下药。
“小朋友贴了之后不要喝凉水,两个小时后就能撕下来了,要是觉得不舒服就让奶奶帮你提前撕掉。”呼吸科医生杨琳叮嘱5岁的晓洁(化名)敷贴后的注意事项。据晓洁奶奶介绍,晓洁每到冬天就容易感冒发烧、咳嗽,听别的家长说贴“三伏贴”对孩子身体有益,今天带孩子来贴一贴试试看。
据悉,医院开展冬病夏治“三伏贴”工作已有20余年,医院专业医师经验丰富、药材道地、疗效确切,今年的活动将从7月6日持续至8月24日。
辩证施贴切勿跟风
记者医院了解到,该院将于7月16日开展“三伏贴”活动,目前已有不少市民来院咨询。
医院中西医结合心血管科副主任任俊红说,部分市民认为“三伏贴”包治百病,甚至根据“网上秘方”自行买药敷贴,这种方式不科学。
她介绍,“三伏贴”作为一种传统中医疗法,提倡辨证施贴,个性化贴敷,而非“千人一贴”。医生会根据患者的体质以及所患疾病的不同对症下药,不同患者药膏配制不同,贴敷的穴位也不同;根据个体差异耐受性不同,贴敷时间长短也有所变化,这样才能起到更好的效果。
“还有不少市民表示并不清楚‘三伏贴’具体该贴在哪个穴位,有些人甚至认为随便贴在背部就可以。”任俊红说,“三伏贴”是通过中药对人体穴位的刺激,激发经络功能,改善血液循环,从而达到内病外治的目的,因此,准确的定位是十分重要的。
一直以来,医院利用“强基固本”法结合传统疗法,即在辩证的基础上辩证选穴、选贴、施贴,根据患者的病情对相应穴位针刺、拔罐、按摩等方法激发人体正气,针对呼吸系统、消化系统、心血管系统、疼痛、儿科、妇科、骨科、乳腺、男科等九大病种,独家研制10种“三伏贴”药方,利用“强基固本”法提高“三伏贴”的疗效。
综合调养谨遵医嘱
敷贴期间有哪些注意事项?医院副院长、中西医结合心血管科主任张继红介绍,治疗期间,要注意夏季特点,从饮食、药物及起居方面综合调养。
贴敷期间禁食生冷(鱼虾、生鸡)、油腻(牛肉、烧鹅、鸭、花生、芋头、豆腐等)辛辣(肉桂、花椒、大茴香、小茴香、狗肉、羊肉和新鲜桂圆或荔枝等)刺激性食物;忌过量运动,以免汗出过多,导致气阴两虚,贴敷期间不要洗澡;对贴敷药物或敷料成分过敏者、孕妇禁用;贴敷后局部皮肤出现发红、微痒及烧灼感,应揭去贴敷药,无需特殊处理;穴位贴敷请在专业人员(医生)指导下应用。
“当然,也有一些情况不宜贴敷治疗,比如糖尿病、血友病、严重心肝肾功能障碍者、艾滋病、结核病或其他传染病者要慎用,部分患者对贴敷的药物或者胶布过敏、皮肤过敏者也要慎用。”张继红介绍。
“‘三伏贴’主要适用于虚寒性疾病或体质偏寒、阳虚、气虚的人,可治疗呼吸系统疾病、消化系统疾病以及各种慢性病等,对冬季易发或在冬季容易加重的疾病有一定的防治作用。”医院治未病中心副主任、副主任医师周蓉介绍,医院还推出了“三伏灸”,通过在夏季对人体进行艾灸,达到益气温阳、散寒通络的功效。
周蓉特别提醒,敷贴前家长要先让医生为孩子进行体质辨识,根据孩子的体质、年龄段皮肤的敏感程度,明确敷贴科室,灵活掌握敷贴用药以及保留时间。同时,对于第一次敷贴并且不了解自己体质的市民,也应先进行体质辨识后再敷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