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确认识结核病
专家指出:人体除了头发和指甲外,任何器官都有可能患上结核
“人体除了头发和指甲外,任何器官或组织都有可能患上结核”。3月24日,在第22个世界防治结核病日到来之时,新华健康为大家盘点了关于结核病的那些你知道或不知道的事。共同认识结核病,学会防控疾病。
结核病,并不只是肺结核,肺结核是其中之一,但只有肺结核具有传染性
说起结核,人们首先想到的就是传染性极强的肺结核。专家说,这其实是误解,在结核病中,肺结核只是其中之一。人体除了头发和指甲外,任何器官或组织都有可能患上结核,如骨结核,皮肤结核、子宫内膜结核、输卵管结核等。比如一些不孕不育患者在检查中以为是输卵管堵塞,却不知道堵塞的原因正是输卵管结核。还有部分中耳炎难以治愈,可能就是由于结核引发的感染。
在所有的结核病中,只有肺结核具有传染性,因为它是通过呼吸道感染结核杆菌,通过吃东西、飞沫、咳嗽等进行传播,传播和感染途径与细菌性肺炎相似。除肺结核外,其他器官或组织所引起的结核因为无传播途径,所以基本上不具有传染性。当然,有些肺外结核也可以通过其他渠道传播结核菌,比如牛奶中如果有大量结核病菌,超过胃酸的杀菌能力,就可能通过进入肠道、腹腔产生腹膜结核。所幸的是现在市面在售的牛奶基本上都是通过巴氏杀毒,这也避免了喝牛奶感染结核的可能。
肺部感染结核杆菌后,细菌会破坏肺部的血管,从而引起咳血或肺部空洞。虽然肺结核是一种古老的疾病,以前也称为“痨病”,是可防可治的。
专家提醒:人们应该提高自己的社交礼仪,如不随地吐痰,打喷嚏或咳嗽时注意用纸巾对口鼻进行遮掩,避免传播疾病。
市民注意:结核症状不一定是咳嗽咳痰,如长期腹泻、尿路感染都有可能是结核病征兆
世界上三分之一的人口都是结核的潜伏感染者,且有10%的几率发展为活动性结核。即便不断有新型传染病被发现,但在单一传染性病原体造成的疾病中,结核仍是继艾滋病后的头号杀手。因此,当皮肤出现红斑、肛周脓肿、长期腹泻、尿路感染、不孕不育等疾病持续三个月不愈时也要警惕结核的发生,看似与结核病风马牛不相及,却有可能是结核病引起的变态反应。
专家说,很多人知道肺结核,但并不了解这是一种怎样的疾病。社会上流传着“连续咳嗽三周以上就有可能是肺结核”的表述并不完整,我们可以将咳嗽咳痰三周以上认为是肺结核的疑似症状,用医院筛查。
肺结核的具体症状有两个方面:
1、呼吸道症状:表现为咳嗽、咳痰,痰中带血,胸闷等等,儿童表现为哮喘等症状,特别是5岁以下的患者。
2、结核重度症状:包括疲乏、盗汗、低热、月经不调、消瘦和食欲差等等。当出现以上这些症状,就要怀疑可能是患了肺结核。据了解,有五成肺结核患者是没有咳嗽咳痰症状的,所以特别需要警惕的是,没有咳嗽咳痰不代表没有患结核,如果发现有不明原因的盗汗、胃口差医院做胸部X光线检查。
随着医疗水平的提高,结核病已不再是不治之症,只要及时发现,坚持规则治疗,绝大多数的肺结核患者是可以治愈的。
温馨提醒:防控结核人人有责
预防结核病就像预防感冒,也需要通风、增强免疫力、远离病源等等,结核杆菌不耐高温,因此,在预防措施中,一定要多通空气,充分进行日光浴等。如果出现了长时间咳嗽咳痰的情况,医院进行结核病筛查。特别是学校、工厂和办公区域这种人员密集的场所,需要特别注意防护。防控结核病不只是医疗机构的工作,每个人都应该掌握结核病的防控知识,防患于未然。
1、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注意个人卫生,不要随地吐痰。
2、室内经常通风换气,特别是有中央空调的办公区域,更要加强重视。
3、肺结核患者有痰时一定要吐出来,不要下咽。不要随地吐痰,应把痰液吐于纸上包好焚烧,或吐在有消毒液的痰盂中。
4、肺结核患者大声说话、咳嗽、打喷嚏时要掩住口鼻,不要对着他人,传染期也应少去公共场所,外出应佩戴口罩。
5、充足睡眠,加强营养,适当锻炼,保持良好的心态,防止免疫力下降。
6、结核病治愈后不会产生抗体,还是要照常预防结核。目前的研究表明,再次感染结核病菌的菌株有一半是与上次感染的菌株不一致,这也就说明了复发的病人有很大可能是新感染上结核菌。
赞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