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是第22个世界防治结核病日,市疾控中心在东关古渡广场开展结核病防治咨询义诊活动。
记者了解到,近年来我市结核病疫情逐年下降,年活动性肺结核发病率较年下降了12.14%,但仍然是威胁公众健康的主要传染病之一。
专家表示,因为很多人对结核病的认识不够,部分结核病人未被发现,还有部分病人未坚持规范治疗导致复发。
熬夜咳血疲劳过度患上了肺结核
仪征小刘今年20岁,在外省上大学。小刘爱打游戏,常跟室友相约泡网吧。上学期,他每周都有一两天在网吧熬夜通宵。随后一段时间,小刘经常咳嗽,可又不见好,还常咳痰,他以为患了感冒,也没在意。今年1月初,小刘在网吧熬夜打游戏时,突然咳血,他请假回家就医。
医院新区分院(市三院),小刘被诊断为肺结核,且病情已较为严重。“网吧环境不好,且空气不流通,一旦有接触过肺结核患者,很容易被传染。”该院呼吸科副主任医师陈银松说,肺结核传染后,不一定会立刻病发,而是“潜伏”在人体内,像小刘这样经常熬夜,导致疲劳过度。“抵抗力一旦下降,肺结核很容易就病发了。”
逐年下降去年发病率下降12.14%
昨天,记者从市疾控中心获悉,近年来,我市结核病疫情逐年下降,年活动性肺结核发病率较年下降了12.14%。
市疾控中心慢传科刘泓告诉记者,还是有少数市民患上肺结核还不知道,因为长时间处在密闭的环境内,缺乏运动、抵抗力差,有的人喜欢往人群里跑,这样接触感染源几率大,就容易患上结核病。
医院新区分院了解到,市区的结核病患者基本都收治在该院,一年新发患者约有千余人,每年有近人次结核病患者出院。
“结核病在各个年龄均可发病,在我国,结核病患者男女比例1:1,农村高于城市,发病人群又多以青壮年为主。”陈银松介绍,近两年结核病多发青年学生。都是以肺结核为主,最近病区就有五六个大学生正在住院治疗。另外,55岁到70岁也相对高发,由于自身抵抗力低等原因,也是容易发生结核病的重点人群。
“从季节来看,每年1月到7月是结核病的高发季,尤其是春季。”陈银松说,结核病是一种由结核杆菌引起的慢性传染病,其可以发生在身体的任何部位,最常见的是肺结核,占到了结核病患者的80%以上。
医生提醒咳嗽咳痰超2周需警惕
专家介绍,肺结核病是一种常见的慢性病,其症状并不是结核病所特有的,很多其他肺部疾病也会产生这些症状,多数患者早期没有症状或症状轻微,不易引起重视,常被误认为是感冒、气管炎而耽误诊治。如有以上明显症状的,如发热、盗汗、全身乏力、咳嗽、咯血以及胸部检查X线发现肺部浸润性渗出病变,伴血沉升高,抗感染治疗无效的患者,均需怀疑肺结核可能,持续时间超过2周,应该及时就医。
另外,孕产期妇女由于自主神经失调,体内内分泌及代谢功能紊乱,机体免疫力降低,易感染结核,并易出现血播发生肺外结核,胎儿也可能因此感染上结核,或因妊娠期间治疗不当而导致胎儿畸形。对于患有活动性结核病的育龄期妇女,从自身健康和优生优育的角度考虑,不主张怀孕,建议正规抗结核治疗后,视疾病恢复程度再考虑怀孕。
确诊为肺结核前,咳嗽、咳痰的市民有哪些注意事项呢?刘泓提醒,要做到不随地吐痰,咳嗽、打喷嚏时,应当避让他人、遮掩口鼻;尽量不去人群密集的公共场所,如必须去,应当佩戴口罩;保持居室通风;加强营养,提高身体抵抗力。
“如果经过检查确诊是肺结核,也不必惊慌难过。肺结核经过规范全程治疗,绝大多数患者可以治愈,还可避免传染他人。”刘泓介绍,肺结核治疗全程为6到8个月,耐药肺结核治疗全程为18到24个月。一般按医生要求规范治疗,绝大多数肺结核病人都可以治愈。“但如果肺结核病人不规范治疗,容易产生耐药肺结核。病人一旦耐药,不但治愈率低,而且治疗费用也高。”
(来源:扬州晚报)
赞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