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病例分享一例罕见的锁骨骨结核

患者,赵某某,女,67岁,以“发现右锁骨近端包块、疼痛3月余,加重2月”为主诉,于年12月26日入院。

简要病史:患者入院前3个月在家中做家务时,感右侧锁骨近端部位疼痛,无胸闷、心慌、气短,无咳嗽、咳痰症状,休息后疼痛稍缓解,患者未予以重视。2个月前,右锁骨处疼痛进行性加重,尤以夜间为甚;伴见右肩部皮肤红肿,无明显发烧及午后潮热等。医院就诊,行CT检查示:右锁骨中内三分之一处可见溶骨性骨破坏,周围软组织肿胀。医院给予局部膏药贴服治疗,无明显效果。此后疼痛无明显缓解,右锁骨部位包块逐渐增大,考虑肺癌可能性大。诊断:1、右锁骨骨转移瘤;2、右肺鳞状上皮癌可能。年12月23日,患者再次前往医院就诊,行CT检查示:右锁骨中内三分之一处可见骨质破坏,破坏区较前明显增大,伴见病理性骨折,骨折断端错位并缺损分离,锁骨中外侧侧段骨质结构尚完整,骨破坏区周围软组织肿胀较前明显,医院治疗,患者遂来我院就诊。

入院查体:老年女性,神志清,精神差,被动体位,步入病房。心肺、腹部未见明显异常。脊柱、左上肢、双下肢未见明显异常。右侧肩部红肿,肿胀区域成分片状;内侧段有破溃,内有红色血性液体流出,流出液体无明显恶臭味,质地粘稠、无脓块及瘀血块;皮温不高,红肿区压痛阳性,轴向叩击痛阳性,右侧腋下淋巴结可扪及明显肿大。

入院相关检验回报:

X线检查示:右锁骨近端下缘骨皮质明显中断;远端骨皮质不连续,骨密度不均,周围软组织肿胀,关节关系如常。

CT示:右侧锁骨骨折伴软组织肿块,肿瘤性病变可能,建议穿刺活检。左肺上叶舌段斑片状、条索状高密度影,考虑陈旧性炎性病变。左侧胸膜局限性增厚。纵隔、肺门多发淋巴结肿大,钙化。右侧第9、10肋骨、T1、T11、12椎体、左侧髋臼多发点状高密度影,建议随诊。

MRI示:右侧锁骨近胸骨端骨质破坏并病理性骨折伴软组织肿块,考虑转移瘤可能性大,建议进一步检查。右侧腋窝淋巴结稍大。

B超提示:右锁骨处软组织内可见一范围约60×24mm的低回声区,边界欠清晰,内部可见低回声与液性暗区间杂,暗区内可见细小密集点状回声随探头加压缓慢移动,CDFI显示低回声区内可见丰富血流信号。多考虑化脓性感染。

B超引导下于患处抽出脓液:

抽取脓液后细菌培养:未见细菌生长。

涂片检查:检见G+球菌。

完成入院检查后,孙智平主任医师多次组织科内病案讨论,讨论结果为:右锁骨感染可能性大,拟行手术治疗,并设计了3套手术预案。拟定于年12月31日行手术治疗。

第一次术前患处外观照:

年12月31日在全身麻醉下行病灶清理+创面VSD引流术,术中见:右侧锁骨内侧1/2至胸锁关节段骨破坏,髓腔内有大量脓液、脓苔,骨皮质已破坏,并形成约3~4cm骨缺损;周围软组织内脓腔呈多巢状,内有“豆渣样”物质。术中冰冻病检和术后病检提示考虑骨结核。刮除病灶后,反复冲洗术口,放置“链霉素”1g、万古霉素mg后,留置VSD负压引流装置,关闭术口。

术中影像:

术后病理结果:

术后给予抗结核治疗。

第一次术后伤口情况:

然后,于年01月07日在臂丛麻醉下再次行病灶清理+创面VSD引流术。

二次术中伤口照片:

于年01月13日在臂丛麻醉下行病灶清理创面闭合术,术后恢复良好。

术后伤口照片如下:

出院时复查血沉:

出院后患者继续口服药物抗结核治疗,出院后复查血沉:

年04月14日患者于医院复查血沉:47mm/h。

患处无疼痛,伤口完全愈合,无发热无盗汗,无心慌胸闷不适,睡眠及饮食可,二便正常,体重增加。右肩关节无疼痛,肩关节外展前屈后伸活动可。目前继续抗痨治疗。

按:我国人口众多,人民生活水平和卫生水平不一,骨与关节结核病仍是多发病。本病好发于儿童和青年,是一种危险的传染病,病程长,除全身影响外,易损坏骨骺和关节,对儿童的生长发育影响较大,所造成的病残较严重,因而应有足够的重视。骨与关节结核常见于脊柱、髋、膝、肩、肘、踝等处,最常见的是脊柱结核,占骨与关节结核60%。骨结核多为血源性传播,约95%继发于肺部结核,好发部位在长骨端,多累及骨骺,甚至扩展至关节腔。为了提高疗效,必须做到早期诊断,早期治疗。结合患者病史及临床检查、影像学检查、实验室检查对早期结核做出诊断,治疗上除在抗结核药物的控制下,及时、彻底地清除病灶,使病人在较短的时间内治愈,而且可以预防畸形,减少残疾,降低复发率。

赞赏

长按







































中科医院曝光
中科医院曝光



转载请注明:http://www.bjboysd.com/ysxg/590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