进入三伏天后,天气日渐炎热。和过去的两年一样,今年三伏将持续40天。依据传统的干支记日的方式,天干相同的日期10天出现一次,夏至以后的第3个庚日即初伏,第4个庚日叫中伏,立秋后的第1个庚日叫末伏。其中中伏天数并不固定:当夏至与立秋之间出现4个庚日时,中伏为10天;当出现5个庚日时,中伏为20天。庚日是10天出现一次,所以三伏天有30天和40天。由于庚日在阳历中的日期每年都有变化,所以每年入伏的日期不尽相同。
不过这只是历法上的安排,炎热天数的长短与中伏长短并无相关。三伏天是一年中最热时节是因为夏季地表积累的热量逐日增加,此时正接近热量积累的峰值,中伏以后,热量积累才逐渐减少,天气日渐凉爽
医生提醒,三伏天里要格外注意防暑降温,戒躁戒怒,清淡饮食,规律睡眠,及时补水,尽可能减少不必要的外出。。
冬病夏治,“三伏贴”火热开帖
利用“三伏”天炎热天气贴敷辛温、平喘等药物,可增强机体抗病能力,对于冬天好发的疾病有较好预防作用。这种“冬病夏治”的“天灸”疗法是中医“未病先防”、“已病治本”、“扶正祛邪”的思想体现。7月12日社卫中心,一大早前来做天灸的市民络绎不绝。
三伏天灸时间
伏前:年07月02日
初伏:年07月12日
中伏:年07月22日
伏间:年08月01日
末伏:年08月11日
贴了三伏贴要注意些什么呢?1饮食禁忌贴敷期间,忌烟、酒及生冷、油腻、海鲜、辛辣等刺激性食物。2忌大量出汗贴敷期间尽量减少户外活动,防止大量出汗,影响效果。3忌用洗浴用品贴敷当天禁止游泳、淋雨、使用冷气。贴敷期间洗浴时,身体局部用清水冲洗即可,不宜用肥皂、沐浴液等。4忌用人群有皮肤创伤、皮肤溃疡、皮肤感染者;对敷贴药物或敷料成分过敏者;瘢痕体质者;咳黄浓痰、咯血患者;慎用人群:孕妇;艾滋病、结核病或其他传染病患者;糖尿病、血液病、恶性高血压、严重心脑血管病、严重肝肾功能障碍、支气管扩张、恶性肿瘤患者;病情急性发作期或加重期;2岁以下婴幼儿。摘自中国针灸协会《冬病夏治穴位贴敷操作规范研究》。5注意事项每次贴敷时间成人一般2-3小时,儿童一般1-2小时。贴膏药后如出现皮肤奇痒、刺痛,应即除去膏药;去除后如局部出现红肿、小水泡等现象为正常情况、一般数日后能自行消退。必要时可涂少许龙胆紫(紫药水),或少许金霉素眼膏、湿润烧伤膏;医院处理;如在贴敷药处皮肤无任何反应,可适当延长帖敷时间。
天灸治疗反应的处理1、皮肤潮红或色素沉着:天灸古亦称发泡灸,顾名思义是以发泡为度,虽现处方经调和后药性较以前的处方温和,但对皮肤仍有刺激性,所以一般人贴药后皮肤会有热、辣等刺激感,皮肤会出现潮红,甚则脱皮、起水泡等,故宜严格控制贴敷时间。部分病人会在贴药部位留下色素沉着,有的多年不消。
2、水泡:若贴药后皮肤出现水泡,小者可以自行涂以万花油,数日后水泡可以自然吸收,医院处理,瘙痒者可以局部涂擦炉甘石洗剂或口服氯雷他定片对症治疗。
3、皮肤过敏:贴药后皮肤对药物或者胶布过敏者,宜及早清除药物,局部瘙痒者可以涂擦艾洛松软膏,医院就诊。
点击可查看大图↓↓↓
赞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