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 一般无自觉症状;
2. 具有自发痛及触痛;
4. 有时可在已愈的疤痕之上出现新的损害
(二)体征
3. 病程慢,可达数年至数十年
1. 常因外伤后结核杆菌直接侵入皮肤所致;
1. 多见于有内脏活动性结核的患者;
1. 好发于面部、臀部、四肢及颈部,亦可累及粘膜;
主要病理变化发生在真皮浅层,表现为结核样结节,浸润细胞主要为淋巴细胞,上皮样细胞及巨细胞,早期损害淋巴细胞占优势,陈旧性损害上皮样细胞及郎格罕细胞占优势淋巴细胞常围绕在浸润灶周围,上皮样细胞多呈同心圆形或不规则形排列
2. 早期损害为红丘疹及小结节;继之发展成一群小灶性溃疡,以后很快融合成大溃疡;圆形或不规则形,边缘呈匐行性;基底肉芽组织苍白,表面高低不平,可见黄色小颗粒;
(一)病史
(二)体征
5. 舌部损害可呈丘疹,疣状斑块及浅溃疡;
【诊断】
1. 皮损多于手指、手背及臀部等暴露部位;
6. 肛门尿道口的损害可呈小溃疡或裂隙
6. 有时可见溃疡愈合后高低不平的条索状疤痕
2. 多无自觉症状;
3. 浸润性小结节,基底硬,逐渐增大后表面角质增厚,粗糙不平,呈疣状或乳头状外观,外周有红晕,以后结节中心渐渐变平,留有萎缩性疤痕,周围向外扩展,形成环状或弧形损害,溃疡罕见
3. 有时溃疡附近的粘膜上可见初起的丘疹;
(四)鉴别诊断
2. 典型的损害为粟粒至豌豆大狼疮结节,红褐色至棕褐色,境界清楚,质地柔软;
4. 用探针探查稍用力即可刺入,称探针贯通现象;
3. 病程慢,可发生溃疡,病后留有萎缩性疤痕;
需与结节病、结节性梅毒疹、盘状红斑狼疮、结核样型麻风及深部真菌病鉴别
3
下一页
一、寻常狼疮
主要病理改变发生在真皮深层或皮下组织,表现为结核样浸润,有明显的干酪样坏死表皮及真皮上部往往形成溃疡,溃疡边缘表皮增生
5. 有的结节破溃后形成圆形成不规则形溃疡灶,溃疡肉芽呈暗红色,边缘不整,呈潜行性;
3. 间有发热等全身症状
二、溃疡性皮肤结核
1
(三)组织病理
(二)体征
3. 用玻片压诊,损害呈苹果酱样外观;
1. 常见于儿童及青少年;
1. 好发于口腔、外生殖器及肛门等身体自然腔口的部位;
需与急性女阴溃疡、白塞氏病、梅毒性溃疡相鉴别
2. 早期损害为暗红色小丘疹,数目不定呈单侧分布;
2
(一)病史
(四)鉴别诊断
皮肤结核是由结核杆菌直接侵犯皮肤或其他脏器结核病灶内的结核杆菌经血液或淋巴液传播到皮肤而引起的一种传染性皮肤病由于结核杆菌的数量、毒力、传播途径以及机体抵抗力的不同,可将之分为几种不同的类型
三、疣状皮肤结核
(一)病史
(三)组织病理
4. 上腭部损害可呈半透明、红黄色水肿性斑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