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季是是多种传染性疾病的高发季节
而学校是人群高度密集场所
传染病的防控工作对保护广大师生身体健康
具有重要意义
1
流感
季节性流感(即“流感”)最常由甲型或乙型流感病毒引起,流感可导致重症甚至死亡(尤其是婴幼儿、孕妇、老年人及慢性病患者),患流感时,应随时观察病情变化,一旦出现持续高热、伴有剧烈咳嗽、呼吸困难、神态改变、严重呕吐与腹泻等症状,应及时就医。
症状:
急起发热(体温≥38℃)、畏寒、头痛、浑身酸痛、乏力、咽痛、咳嗽。
传播:
传播途径以空气飞沫直接传播为主,也可通过被病毒污染的物品间接传播,人群对流感普遍易感。
预防:
1.养成健康生活方式
·勤洗手,保持环境清洁和通风。
·咳嗽或打喷嚏时遮住口鼻。
·出现流感样症状(发热,可达39~40℃;可伴畏寒、寒战、头痛、肌肉、关节酸痛等,常有咽痛、咳嗽等)应注意自我隔离,不要带病上班或上学。
前往人多的公共场所或就医过程中需佩戴口罩。
2.打疫苗
儿童、孕妇、老年人、慢性病患者及医务人员等高风险人群尤其要注意做好防护,接种流感疫苗。
2
水痘
水痘(varicella)是由水痘-带状疱疹病毒引起的原发感染,是以全身出疱疹为特征的急性传染性皮肤病。主要通过空气、飞沫传播,也可通过接触患者的疱疹浆液和使用污染过的东西传染。水痘传染性很强,易感者接触患者后约90%发病,幼儿园、学校等集体单位易引起暴发和流行。多见于儿童,具有高度的传染性,易造成小区域的流行,愈后可获终身免疫。
症状:
水痘起病急,症状表现为低热或中度发热及头痛、全身不适、乏力、食欲减退、咽痛、咳嗽等,持续1-2日即迅速进入出疹期,皮疹先出现在头部和躯干,逐渐蔓延到四肢。初为红色斑疹,数小时后变为丘疹并发展为疱疹,1至2天后疱疹从中心开始干枯、结痂,7天左右痂皮脱落愈合,一般不留瘢痕。该病在发病前1-2天至皮疹完全结痂为止均有传染性。所以得水痘必须隔离至皮疹完全结痂。
预防:
1.注意个人卫生,勤洗手,接触病人或疑似患者应戴手套、口罩;
2.清淡饮食,多喝开水,早睡早起,适量锻炼身体,增强体魄,但应避免过于疲劳;
3.定期对生活用品、被褥、毛巾、餐具等进行消毒;
4.幼托机构和学校应加强晨午检,一旦发现可疑患者要尽早隔离,并做好消毒和健康教育工作,疫情严重时应禁止一切集体性活动,教室、宿舍要增加开窗通风时间,保持空气流通;
5.与水痘患者密切接触的人群要进行医学观察21天;确诊医院隔离治疗至皮疹完全结痂为止。
PS:接种水痘疫苗是预防水痘感染的最经济有效手段。接种水痘疫苗不仅能预防水痘,还能预防因水痘带状疱疹而引起的并发症。医院预防保健科现开展成人水痘疫苗需求登记,有意愿接种的教职工和学生可至快预约小程序登记。
3
肺结核
结核病是一种由结核分枝杆菌引起的常见慢性传染病。人体除了头发、牙齿和指甲以外的任何部位,如淋巴结、骨骼、胃肠道、脑膜、皮肤等都可以被结核分枝杆菌侵犯,但最常被侵犯的部位是肺脏,所引起的疾病称为肺结核。
症状:
传播:
肺结核主要通过呼吸道传播。病人咳嗽、打喷嚏或大声说话时,会把带有结核菌的飞沫播散到空气中,这些飞沫被周围人群吸入将会造成感染。另外随地吐痰后,痰液经水分蒸发成为带有结核菌的尘埃,随空气飞扬漂浮,人们吸入后也会感染。
防治:
预防:
养成良好卫生习惯,注意手卫生,不随地吐痰,咳嗽、打喷嚏时遮掩口鼻。房间经常开窗通风,每天通风不少于3次,每次不少于30分钟。保持健康生活方式,锻炼身体,均衡饮食,充足睡眠,戒烟限酒,增强自身抵抗力。重视定期体检,及时筛查肺结核患者密切接触者。为新生儿及时接种卡介苗。
4
艾滋病
艾滋病是一种危害性极大的传染病,由感染艾滋病病毒(HIV)引起。HIV是一种能攻击人体免疫系统的病毒。它把人体免疫系统中最重要的CD4T淋巴细胞作为主要攻击目标,大量破坏该细胞,使人体丧失免疫功能。因此,人体易于感染各种疾病,并可发生恶性肿瘤,病死率较高。
传播:
防治:
同学们要注意防寒保暖
养成良好的饮食习惯和卫生习惯
适度锻炼并保证充足睡眠
愿大家都平安、健康!
转载自:园艺研会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