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一度的三伏将至,
每年“三伏”期间,
不少人会选择去贴三伏贴,
以求达到冬病夏治的目的。
为了满足广大朋友的健康需求,
医院中医科“三伏贴”火爆预约中……
三伏贴时间表年开伏贴:7月6日-7月15日
年初伏贴:7月16日-7月25日
年中伏贴:7月26日-8月14日
年末伏贴:8月15日-8月24日
年加强贴:8月25日-9月3日
除了三伏贴,还可以做三伏灸,如腹部灸、督脉灸也在火爆预约中,敷灸的同时再来一个美容刮痧。
运用三伏贴治疗,不仅可以疏通经络,调理气血,健脾和胃,鼓舞阳气,更加可以调节人体的肺脾功能,使机体的免疫功能不断增强,从而达到振奋阳气、促进血液循环、祛除寒邪的效果。
7月1日前以上内容一次性开单五次八折优惠。三伏贴适应症1、呼吸系统疾病:慢性咳嗽、哮喘、慢性支气管炎、慢性阻塞性肺病、反复感冒等。
2、风湿免疫性疾病:关节疼痛及肢体麻木、肩周炎、风湿性关节炎等。
3、消化性系统疾病:慢性胃炎、慢性肠炎、消化不良等。
4、耳鼻喉科疾病:过敏性鼻炎、慢性鼻窦炎、慢性咽喉炎等。
5、儿科疾病:哮喘、咳嗽、支气管炎、体虚易感冒、脾胃虚弱等。
6、妇产科疾病:痛经、产后头痛、月子伤风、月经不调、白带过多等。
不适宜人群1、孕妇及两岁以下的婴儿;
2、糖尿病患者、肺结核患者、湿热型胃痛、先天性心脏病患者;
3、在月经期间出血量较多的女性;
4、皮肤易过敏,有疮、疖、痈和皮肤破损者;
5、疾病发作期(如发热、外感等)的病人。
三伏贴使用注意事项和禁忌1、成人一般贴4-6小时,儿童贴1-2小时。如贴药后无任何不适反应的,时间可适当延长,一般小孩及皮肤较嫩的患者可适当缩短贴药时间。贴后皮肤有发热感,灼痛感,各人皮肤耐受情况不一样,但以能耐受为度。有的人会有刺痒的感觉,这是药物渗透入表皮后的一种自然反应;还有人会出现红、肿、热、痛,敷贴时若有发泡现象,属正常反应。皮肤发泡后应保持局部清洁,避免感染。一般对小的水泡,可待其自然吸收,或外涂烫伤膏、红霉素软膏、艾草香膏等。若出现大的水泡,医院作局部处理。
2、三伏贴疗法虽然有较好的效果,但所用配方有些中药药性峻烈,对皮肤有强烈的刺激作用,故孕妇、年老体弱、2岁以下的孩子(皮肤比较娇嫩,容易引起感染)以及皮肤过敏等患者应慎用或禁用。
3、敷贴期间,体质弱者少吃或不吃寒凉生冷食物。不要贪凉,不要吃肥甘厚腻、生痰助湿的食物,如牛肉、鸭肉、鹅肉、油炸花生及其他煎炸食物,禁食海鲜等易发物。
4、体内寒气重,阳虚者少喝凉茶。贴药当日可用温水淋浴,忌用冷水。
5、若皮肤长有疱疖或破损,或患有咳喘但是伴有发烧的患者、肺结核活动期伴有咯血的人都不能用三伏贴法治疗,从中医角度说,患有这些疾病的人,或者阳盛,或者阴虚,总之体内都存着不少的“火气”,如果再用热性的药物,会使阳更盛,阴更虚,反而不妥。
6、贴敷时要固定好药物,避免剧烈运动,防止因药物脱落而导致敷药时间不够,影响疗效。
7、贴敷后尽量减少在温度过低空调环境下的逗留时间,避免皮肤毛孔遇冷后收缩,影响药物的渗入。
8、在取下贴敷产品后,不宜搓、抓、挠贴敷部位,以免损伤皮肤而致感染。
中医科-(门诊医生办)
-(门诊医生办)
-(门诊护士办)
-(住院医生办)
-(住院护士办)
文
黎小
图
网络
编辑
周育舟
排版
廖一徽
审核
张荆柳
中医科简介
中医科是我院颇具特色的一个科室,集中医之长,运用现代医疗诊断技术,汇集多种民间疗法和各家各派于一炉,具有简、便、验、廉之特色。
科室现有门诊治疗床位46张、住院病床34张,现有医护人员32人,其中副主任中医师4名,主治医师3名,住院医师6名,康复治疗师3名,护理团队16人。目前开展的专科有:中医保胎(备孕)、颈肩腰腿痛专科(推拿科)、中医妇科、中医儿科、针灸科、中医骨科、中医内科、中医外科(皮肤科)。我科始终把医疗质量放在第一,把“以人为本,医乃仁术”作为科室宗旨,注重提升科室团队的工作能力和技术水平,为患者提供更好的诊疗服务。
中医科以传统中医药、针灸治疗、壮医药线、穴位埋线、点穴疗法、经筋疗法、中医正骨、推拿、康复理疗等为主。开展的特色疗法有:针刺(方氏头皮针、火针、腹针、董氏奇穴针法、电针等)、壮医药线点灸、艾灸、督脉灸、乌龟壳灸、中医正骨、推拿(成人推拿、小儿推拿、妇产科病推拿等各类流派手法)手指点穴、放血、刃针疗法、小针刀疗法、穴位贴敷、穴位埋线、耳穴疗法、平衡火罐、虎符铜砭刮痧、中药外敷、中药灌肠等,疗效显著,深受广大患者朋友好评。年获评“医院中医药示范单位”,年被柳州市总工会授予“柳州市工人先锋号”荣誉称号。年7月获评中国中医药信息学会妇幼健康分"妇孺国医堂"称号。科室连续四年成功举办区级继续再教育培训项目,是广西中医药大学一附院针灸专科联盟科室,柳州市医学会中医妇科分会、针灸分会、中医药分会副主委科室。
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