了解肺结核
病原体:结核病是由结核分枝杆菌感染引起的慢性传染病。结核菌可以侵入人体全身各个器官,但主要侵犯肺脏,称为肺结核病,其在目前所有结核病中占到80%以上。传播途径:主要经呼吸道传播。开放性肺结核患者咳嗽、喷嚏时,带菌飞沫可传染他人。或者患者随地吐痰,痰液干燥后病菌随尘埃扩散到空气中,后经呼吸道传播亦可引起感染。。发病机制:感染结核菌后免疫力强的人自身可以消灭结核菌,只有5-10%的免疫力低下旳人才会发病。也有一些人自身免疫力较强,暂时压制住了结核菌,但当哪一天体质低下,免疫力变弱后,潜伏在体内的结核菌就会发病。
易感染人群:未感染过结核杆菌,而且对结核杆菌无特异性免疫力的人群或与排菌的肺结核病人密切接触的家属、亲友、同事以及医务人员等。
症状:起病可急可缓,多为低热(午后为著)、盗汗、乏力、纳差、消瘦、女性月经失调等;呼吸道症状有咳嗽、咯痰、咯血、胸痛、不同程度胸闷或呼吸困难。
目前治疗肺结核可以通过中西医结合旳方法,且中医药在康复调理上具有更显著的效果。今天我们特邀在呼吸科疾病方面拥有40余年临床经验的中医肺科专家——潘善根医生,就中医对肺结核病的发病原因及其施治方法,分享一些专业知识,为大家的预防与治疗提供参考。潘善根医生为病人细心诊脉
中医对肺结核的认识
对于肺结核一症,中医最早将其认为是一种不正之气亦或邪气入体而造成的。到了晋代,葛洪在《肘后备急方》中记载“尸注”一症“累年积月,渐就顿滞,以至于死,死后复传旁人,乃至灭门”,此处首次明确指出“尸注”(即为现在的肺结核)为传染病,能引起更多人死亡,并且病程时间较长。唐宋以后,《古今医统·痨療门》将此症称为“痨虫”,并明确记载“凡此诸虫,……着于袪弱之人,……日久成劳療之证”,更进一步指出其必须通过人体正气不足才能侵入而引发此症,强调了内因是致病的关键,外因是传染的条件。故凡劳倦过度,七情内伤,气血虚弱,阴阳亏损,都是发病的依据。中医对肺结核的治疗
中医对肺结核病的辨证施治,方法灵活多样,如《内经》所指“虚则补之”,“劳者温之”。《难经》提出:“损其肺者益其气,损其心者调其荣卫,损其脾者调其饮食,适其寒温,损其肝者缓其中,损其肾者益其精”。中医认为五脏之间的关系甚为密切,治疗及调理肺结核病需要从身体全面情况考虑。历朝历代也有不少名医对肺结核病的辨思与组方流传至今,如元朝葛可久主张以肾脾二脏为治痨重点。明代绮石提出“理虚三本”和“理虚二统”的治疗原则,其“三本”指肺、脾、肾,以朱丹溪“清金保肺,无犯中州之土”的原则:用生金保肺之剂而不防碍脾运,用健脾理湿之剂而不伤津劫液,用湿润补肾之剂而不助燥火,起到滋阴降火的作用;“二统”指肺、脾,为阴阳二虚之根本。而李东垣则专主脾胃之说,提出“培土调中”的治疗原则等。如今也多以滋阴润肺、清热抗痨旳沙参麦门冬汤、百合固金丸、知柏地黄丸、芩部丹等方为主。纵观古今相关医辨与组方,治疗肺结核病皆从平衡阴阳、调理五脏着手,达到益气扶正,培土生金、滋阴润肺的功效。中医对肺结核的调养
中医主张“养”,肺结核病属消耗性、慢性虚损性疾病,养就尤为关键。潘老师建议肺结核患者在好转与稳定期间,最重要的是补充营养,提高身体的免疫力,从而消灭体内的结核菌。饮食上以营养丰富的凉润之物为主,如甲鱼、河鳗、老鸭、海参、百合、梨、藕、荸荠等;还可服用冬虫夏草以补气养肺。同时要注意休息,不可劳累,以免耗损体力与精力。经过6-12个月的调养,多数可痊愈。预防常识
01
首先确认是否具传染性:
虽然肺结核具有一定的传染性,但不是所有的肺结核患者都有传染性,需以患者痰中是否有结核杆菌为依据。检查结果如果显示有结核杆菌,则具有传染性,应尽快隔离治疗;反之则不具传染性,居家治疗即可。除呼吸道传染,结核菌也可经皮肤表面创伤侵入人体。02
重在预防:
1.控制传染源:早发现、早治疗,治愈传染源,减少结核杆菌传播的机会。2.切断传播途径:养成良好卫生习惯,不随地吐痰,不对着人打喷嚏或大声说话。经常保持室内通风换气,注意消毒,结核菌对外界环境抵抗力较强,在阴湿环境下可存活6-8个月之久,但在沸水中15分钟即死亡。自我防护:接种卡介苗,锻炼身体,加强营养,提高自身抵抗力。部分图片来源网络,侵联删。
敬告
疫情期间,为了各位患者与家属的健康着想,请大家严格按照预约时间前来就诊,一人一诊室,全程佩戴口罩,配合医护人员积极响应国家抗疫政策,不扎堆,不聚集,希望大家能够理解和配合,带来不便,敬请谅解,谢谢!
近期推荐承微讲堂|春眠不觉晓,但我就是睡不着,怎么办?邱德华:伤科圣手,传承之光承微讲堂|桃花癣、痤疮、皮屑……郑医生解惑女神们的面子问题点“阅读原文”了解“承志堂”所有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