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属于结核病感染大国之一,儿童感染结核病不在少数,加之结核感染培养时间长、儿童不会咳痰、病原学检查阳性率低等原因,使得结核菌素试验(PPD试验)在儿科日常诊疗中仍较合适,其具有操作简单、技术要求低、经济、安全等特点,且有学者认为PPD试验的敏感性和特异性要优于血结核抗体。
PPD试验是检验高危人群是否感染结核菌的传统方法。患者感染结核杆菌4~8周后,致敏淋巴细胞在皮肤再次接触到结核分枝杆菌抗原,便会出现红斑、硬结等Ⅳ型变态反应,通过测量硬结直径大小予以协助临床诊断。
适应证卡介苗接种对象的选择及接种后效果评价、临床怀疑感染结核菌辅助诊断等。
禁忌证受试者存在急性传染病、急性中耳炎和广泛性皮肤病等,暂不行该项检查。
PPD接种方法取1mL的4~5号注射器抽取适量PPD试剂,备用;于前臂内侧皮肤用75%酒精消毒皮肤(使用碘酒可能出现假阳性反应或干扰判断),待酒精干后,针头斜面向上,平刺入皮内,斜面完全没入皮内,再将0.1mLPPD试剂(相当于5U)注入。注射后嘱患者不可用手抓挠注射部位,注射部位保持干净,且不可涂抹任何药物。
PPD结果判定1.判定时间
注射后48~72h测量硬结长度。
2.判定标准
直接测量硬结直径大小(不包括红斑大小)或平均直径大小(纵径+横径÷2),结果以毫米表达。
3.结果判定的临床意义
1.阴性结果:阴性结果并不能表示该患者未感染结核菌。
真阴性结果:未感染结核菌。
假阴性结果:早期初次感染结核菌,免疫反应尚未建立;受感染的机体免疫力低下,包括恶性肿瘤患者、使用免疫抑制剂治疗者、急性传染病患者、重症营养不良者、HIV患者等。
2.阳性结果:阳性结果并不能草率认为现患病。
(1)由于我国卡介苗接种较为普遍,需区分卡介苗接种后反应与自然感染结核菌反应。
卡介苗接种后:常为弱阳性、硬结质地较软,边缘不清,持续时间短,3~4天内消失。
自然感染后:常为中等强度以上阳性反应,硬结较硬,边缘清,持续时间长,7天左右消失或更久。
(2)硬结<20mm者:表示曾受结核菌感染或可能为现患病,可进一步完善相关检查以协助确诊,尤其是3岁以内未接种卡介苗者及硬结直径由原来的10mm增至10mm,且增幅超过6mm者。
(3)硬结≥20mm者:结核病患者可能性大。合并水泡、坏死或淋巴管炎者诊断意义更大。
总结PPD试验灵敏性较高,但特异性较低,常用于儿童结核病筛查及结核病临床诊断的参考依据,出现阳性结果并不能草率地认为结核病现感染,诊断需结合卡介苗接种史、结核接触史、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及影像学检查等综合分析判断,避免漏诊或误诊。
患结核的母亲能否进行母乳喂养?
推荐阅读:这些情况不宜母乳喂养
编辑
刘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