尊敬的家长朋友:
您好!
春季气候干燥,气温多变,是各类呼吸道及其他传染病的易发期和高发期。为了保障孩子的健康和学校正常的教学秩序,学校本着“健康第一,预防为主”的观念,我校高度重视在校生的健康安全,并且已按有关规定采取了多种预防措施。
一、常见几种传染病的基本常识:
1、风疹
风疹是由风疹病毒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传染源主要是病人和先天性风疹的患儿,病人鼻咽部分泌物(如鼻涕、痰等)、血及尿中均带有病毒,主要经空气飞沫传播,一年四季均可传染得病,以冬春季为多。以低热、上呼吸道轻度炎症、全身散布红色斑丘疹及耳后、枕部淋巴结肿大为特征,若孕妇在妊娠早期感染风疹可能导致胎儿先天畸形。
2、水痘水痘开始时可有低热,1-2天后身上分批出现小水疱,主要分布在胸部和腹部。水疱壁很薄,容易破薄,含有透明的液体。会发痒。隔离治疗期:水泡完全结痂为止,但不少于发病后一周。2、流行性感冒流行性感冒是由流感病毒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这种病毒主要借空气传播,并且传染性强。得了流感一般人会有发热、全身肌肉酸痛、无力、头痛、鼻咽部疼痛。对于学校内类似流感病人(发热,口表温度大于38度,并伴有咳嗽、咽痛症状之一者),热退48小时后或根据医生建议,方可恢复正常上课。
3、流行性腮腺炎主要发生在15岁以下儿童。感染2-3周后发病。先有全身不适,发热、乏力,随后耳朵前、后、下方肿大,疼痛,先是一侧,然后两侧都肿痛起来。隔离治疗期:隔离至腮腺肿大完全消退,约10天左右。4、结核病
结核病过去俗称“痨病”,是由结核杆菌主要经呼吸道传播引起的全身性慢性传染病。活动期的排菌(也就是痰涂片阳性或者痰培养阳性)肺结核病人是主要的传染源;结核病的传播途径有呼吸道、消化道和皮肤黏膜接触,但主要通过呼吸道传播。结核病多为缓慢起病,长期伴有疲倦、午后低热、夜间盗汗、食欲不振、体重减轻等症状。严重的患者可有高热、畏寒、胸痛、呼吸困难、全身衰竭等表现,人群普遍易感。
5、手足口病感染肠道病毒EV71后,多以发热起病,一般为38°C左右,发热时在口腔、手足、臀部出现皮疹,或出现口腔粘膜疱疹。早期有咳嗽等感冒样表现,发热1—2天后开始出现皮疹,通常出现在手掌和足底,隔离治疗期:不少于皮疹消失后一周或按医生建议。二、预防措施:
1、接种疫苗,免受感染。
对于年幼的儿童或者抵抗力差的人,可以到妇幼保健所或者是当地疾控中心接种某些疫苗,使身体产生病毒抗体,避免病毒感染。
2、开窗通风,远离人员密集区
春天里要注意空气来流通,可以通过每天开窗通风,保持室内的空气新鲜,对于教室、会议室等人员聚集的场合尤其要注意。此外不要到贸市场、个体饮食店、游艺活动室等人口密集、人员混杂、空气污染的场所去。
3、补充营养,提高免疫力
通过合理膳食,增加营养来提高自身的免疫力。多食用富含蛋白质、糖及微量元素的食物,如瘦肉、禽蛋、大枣、蜂蜜和新鲜蔬菜、水果等食品来摄入足够的维生素并多喝水促进新陈代谢。
4、加强锻炼,提高体质
除了通过饮食调理补充营养外,也要加强体育锻炼,来增强体质。可以到郊外、户外慢跑、做操、打拳等,呼吸新鲜空气、筋骨舒展、强身健体。当然也要注意劳逸结合,合理休息,做到生活有规律,千万不要过度疲劳,以免免疫能力下降,
5、注意个人卫生,养成良好习惯
养成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饭前便后勤洗手,用洗手液和流动清水彻底清洗干净(不用不干净的毛巾擦手),不吃带皮水果,不喝生水,不吃不清洁的食物,不生吃海鲜肉类食品;一旦出现发热等病症及时就医。
各位家长,为了更好地保证学生的身心健康,一旦发现孩子患病并确诊后,请不要隐瞒孩子病情,及时就诊并及时告知学校有关部分,立刻停课就诊。孩医院康复证明,经校方核对后方可到校恢复上课。对于落课的学生,学校老师会为孩子们补上。
谢谢您对本校的信赖和支持!孩子们的健康成长是你我共同的心愿,让我们驾校联手,共同为孩子们营造一个安全、快乐、健康的生活环境。
祝您的孩子快乐、健康!
赞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