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性瘙痒
瘙痒为一种激发搔抓欲望,令人不愉快的主观感觉,是许多皮肤病和系统疾病的主要症状之一。瘙痒被描述为“急性”(持续6周)或“慢性”(持续6周或更长)。慢性瘙痒主要由以下几种疾病引起的。
与皮肤病相关瘙痒皮肤科就诊患者多以“瘙痒”为首要主诉,目前皮肤瘙痒发病机制尚不明确,但在个别炎症性皮肤疾病如银屑病瘙痒有一些新的进展。
→银屑病瘙痒
根据美国一项涉及例银屑病患者的问卷调查显示,有79%的受访者提出瘙痒是第2个最常见的症状。但研究发现银屑病患者皮损面积及严重程度指数(PASI)评分与瘙痒程度无明显相关,情绪压力、物理锻炼导致出汗过多,温度过高,超重可能是银屑病瘙痒及恶化的一个重要因素。
多种神经肽及其受体在银屑病皮损中的表达、分布和分泌,包括P物质(SP)、降钙素基因相关肽(CGRP)、生长抑素、β-内啡肽、血管活性肠肽(VIP)或垂体腺苷酸环化酶激活多肽(PACAP)已经被证实在银屑病患者皮损中表达及分布发生变化,随后这些物质表现出多种免疫调节特性,比如活化树突状细胞、淋巴细胞、巨噬细胞和中性粒细胞,刺激角质形成细胞增殖,使皮肤肥大细胞脱颗粒,刺激血管生成和调节内皮细胞上黏附分子的表达。
→特应性皮炎瘙痒
AD患者瘙痒是多种因素相互作用的结果。虽然确切的发病机制尚不清楚,但最近的研究表明,在AD中表皮过度神经支配,几种瘙痒外周介质的增加,以及瘙痒的中枢机制参与。
系统疾病伴随瘙痒在有些系统性疾病伴随严重瘙痒,患者在治疗本病的同时也需要对瘙痒予以对症治疗,对于一些系统性疾病发生瘙痒的机制研究近几年有一些新的进展。
肾源性瘙痒
最新的流行病学数据表明,大约40%的终末期肾病患者经历中度至重度瘙痒,尿毒症瘙痒对临床有重大影响,与生活质量差、睡眠受损、抑郁和死亡率增加密切相关。
肝胆源性瘙痒
肝源性瘙痒分为外周性瘙痒和中枢性瘙痒,在外周性瘙痒的机制研究中,发现胆汁淤积是引起瘙痒的主要原因,胆盐在体外诱导肥大细胞脱颗粒,这可能导致胆汁淤积患者的瘙痒。
副肿瘤相关瘙痒
与恶性肿瘤相关的瘙痒可分为两大类:局部癌变引起的瘙痒和副肿瘤性瘙痒。副肿瘤性瘙痒是在恶性肿瘤自然进展过程中发生瘙痒,这种瘙痒不是由肿瘤性大规模侵袭或压迫引起的,并在实体瘤切除术后消退。
精神源性瘙痒精神源性瘙痒是一种精神疾病,被认为是在正常皮肤上搔抓的一种过度冲动。这种自我造成的无端的行为经常会导致奇怪外观和重复的皮肤溃疡和侵蚀。
药源性瘙痒药物引起瘙痒通常被定义为单纯由药物引起,无原发性皮损的瘙痒。有一些已确定的药物如阿片类药物、抗疟药、羟乙基淀粉(HES),和有针对性的抗癌药物能引起瘙痒而无皮损。而其他报道的可能引起无皮损瘙痒的药物有:ACEI类降压药,抗心律失常药物,生物碱类药物,抗焦虑药,抗生素,抗凝药,抗痛风药,抗结核药,儿茶酚胺类药物,钙离子拮抗剂和靶向抗癌药物等。
瘙痒是皮肤科医生在日常工作诊疗中经常面对的一大难题,根据患者的症状结合患者病史综合分析导致患者瘙痒的可能病因,甚至可以根据瘙痒症状判断患者病情,从而制定检查及治疗方案。
内容摘编自:中国中西医结合皮肤性病学杂志年第第1期
原文作者: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学院皮肤病研究所,周可,尹跃平,张国毅
七草精华修护霜推荐:
宗旨:中药润养,预防复发
为什么叫七草精华修护霜?因为倡导银屑病治疗“三分治,七分养”
↑↑BeYoung小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