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了一条朋友圈:
今天坐公交,我的邻座是一个特别瘦的女的,看上去80斤不到,浑身麻子,像个骷髅。
那么,假设她是个艾滋病,通过pm2.5进入了我的肺部,我肺部有免疫细胞,坐在她旁边自然有可能传染上,怎么办呢?
总不能一直吃阻断药吧,那药估计副作用很大。
昨日链接家住山东济南的林女士刷短视频时,看到有人发“给视频点赞,一个赞两块钱”的广告,决定参与其中,感兴趣可查阅
正确认知虽然这个人不太熟悉,但是还能感觉得到她的焦虑。
看着她的动态,恰逢世界艾滋病宣传日,针对这个问题该普及的知识一大堆。
先说HIV,如果有基本的医学常识,就应该知道HIV在唾液中含量极低,根本达不到传播要求的足量。
即使你们邻座挨着这么近,也没有关系。
各种宣传资料都说过,HIV不会通过日常生活的接触传播,握手、拥抱、共用办公用品等都是不会传染的。
过分“恐艾”,只能对艾滋病患者带来歧视,反而适得其反。
需要担心的是你的口罩合不合格,会不会被传染新冠病毒,或者闻到韭菜鸡蛋馅的包子。
瘦骨嶙峋其次想问一下,哪里来的刻板印象感染者都瘦骨嶙峋的?
接触正确的信息,往往比主观臆断、住在自己的信息茧房里更重要。
这种特别瘦,一方面应该替人家担忧,要么是家庭条件不好,导致营养不良,要么是厌食症患者到最后瘦骨嶙峋、然后皮肤出现问题。
如果这些因素排除掉了,你应该担心结核。
结核杆菌也有可能引起皮肤性状改变,且可飞沫传播的。所以保持社交距离和公共场合戴口罩,是多么的重要。
说这么多并不是要通过“瘦骨嶙峋”来判断对方的病症,而是要你不要带着偏见去看待别人。
实在忍不住,医院挂个号,你可能需要去看看强迫症。
防护准则然后就是赞扬,面对HIV,男孩女孩们提高警惕真的很有必要。
从HIV传播特性出发,病毒在人体外存活的能力很差,只能在血液和体液中的活细胞中生存,不能直接在空气、水和食物中存活,离开了血液和体液,病毒会很快死亡。
所以,面对诱惑,少男少女们一定要谨记安全性行为。
提醒一句:运气靠不住,安全靠保护!没有经过考验的交往,就是对自己的不负责任。
除此之外就是避免不必要的血液暴露,如美容、文身、扎耳朵眼、修脚等行为。这些看似无关紧要的小动作,却也充满隐患,这个共用针头的风险一样的高。
还有就是牙刷和剃须刀、运动损伤等,这种看似无害却极有可能出现血液交叉的地方,也要谨慎。
医护工作者遵循的安全措施,就是我们日常保护自己的准则。
还有阻断最后,即使你不幸遇到了HIV的血液和体液交叉,那也不要慌张。
一开始那条朋友圈已经给了提示:阻断药。
如果怀疑出现了HIV感染,可以提前使用HIV阻断药物。
一定要在24小时内使用,最迟不能超过72小时,在初期1小时内服药成功率是比较大的,可以达到99%。
至于用法和用量,药店没有,需遵医嘱。
看到没有,希望还是有,但是别得瑟。
最后的最后,再次提醒:运气靠不住,安全靠保护!
千山阅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