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妻,我会陪你到老”的稿件经中国军网、央广军事头条、中青网、中国陆军网、北部战区陆军网等多家主流媒体网站在24小时内相继刊出后,广大网友对主人公纷纷表达同情,很多人询问联系方式,希望能给主人公一点帮助。作为新闻工作者,我为网友的善良而感动。
我采访的对象赵华彬不善言谈,16年的军旅生涯已经把他塑造成一位真正的军人。他的妻子朱礼香是千千万万个普通军嫂中的一位,她的执着是许多军嫂的执着,她的顽强是许多军嫂的顽强,她的故事是许多军嫂的故事,她的眼泪也是许多军嫂的眼泪。
赵华彬和妻子相识相知10年,10年来,朱礼香一直盼望着丈夫服役期满后“好日子开始”,眼看着丈夫服役期满的日子一天天近了,但是,她万没想到,生活竟会和她开了个天大的玩笑。
我去济南采访他的时候,赵华彬的岳母也去了,他岳母今年64岁,没出过远门。我在济南呆了三天,赵华彬岳母说了两句话我记忆深刻。采访赵华彬时,她对我说,当兵不好啊!我当时一愣,老人继续说:照顾不上家。我听了,点点头,老人说的是心里话。后来,赵华彬单位的领导到病房看望她的女儿,老人家指着自己的女婿,对部队领导说:他在这,耽误工作了。
3月7日早晨,我返回单位,赵华彬的岳母也回老家。赵华彬给岳母买了一张到莒南坪上镇的车票,自己买了一张到泰安的票。他把岳母送上车,找到座位后,陪着到泰安站,自己下来后,买返济南的票,再回病房照顾妻子。
……
在各位新闻媒体老师的关照下,各位热心朋友的帮助下,赵华彬夫妻事迹宣传成为网络媒体联合推广的一次现象级宣传。人民网、人民日报客户端、新华社客户端、解放军报客户端、中国军网、国防部网、中华网、中青网、军报记者网、中国陆军网、北部战区网、军报记者 稿子刊出后,广大网友纷纷表达对这个家庭的 也许,你已经读到他们的感人故事,在这里,请允许我把采访未删节版的近万字原文刊登出来。你会更细微地了解这位军人的善良与大爱,感受到他妻子作为军嫂的顽强与不容易!
祝福军嫂朱礼香早日康复!
——成梁视界
十年的等待只为春暖花开,然而,春天到了,她却遭遇人生的“凛冬”。
年3月6日早上八点左右,医院的病房里,军嫂朱礼香静静地躺在病床上,从窗户照射进来的阳光洒在她忧伤而疲惫的脸上。她微闭着双眼,眼角处溢出的泪滴久久不肯落下。她在等待医生和护士一天一次的例行查房,每天这个时候,她都是这样的等待,期望医生说一句“今天好多了,快出院了”。但是,自从她入院后,医生一直没说过,每次查房,都是那句“药片吃了吗,吊瓶打了几瓶……今天和昨天一样。”也许不忍她期待的眼神,医生又说“别着急,治病急不得,慢慢来”。
听到医生这样说,朱礼香积聚一个早晨的幻想泡沫随之破灭。她长叹一口气,拉过被子,蒙住自己的头,那两颗久久不愿掉下的泪滴再也不听使唤,顺着眼角直奔耳根而去……
她的丈夫,一个面容略显疲惫的军人,看到妻子这个动作,鼻子一酸。他理解妻子此刻的心情,轻轻地拍了拍被子说“没事、没事”。话一出口,他感到自己是那样的苍白无力。
这位军人叫赵华彬,山东省莒南县坪上镇赵家道村峪人,年12月入伍,是陆军第26集团军某工兵团四级军士长,入伍16年里,三次赴国外执行维和任务并被授予“联合国维和荣誉勋章”,2次被评为“优秀士兵”、4次被评为“优秀士官”、多次被表彰为优秀共产党员、荣立三等功一次。躺在病床上是他以沫相濡、患难与共的媳妇朱礼香。
“三八妇女节”之际,赵华彬给他的妻子送上了久违的节日礼物,心中却始终怀着深深的内疚——
执子之手:病床上的媳妇,你何时好起来?
“三八妇女节”来临之际,陆军第26集团军某工兵团政委孙树志带着机关的同志,医院看望军嫂、该团修理连四级军士长赵华彬生病的妻子朱礼香,送上全团官兵诚挚的节日问候和健康祝福。
年3月5日,医院见到陪床的赵华彬,听他讲述他妻子的故事。
我和媳妇朱礼香是年认识的。年秋天,父亲在村里的石雕厂打工,有个年轻的工友和我父亲聊天,说他有个小姨子还没找对象,想让我父亲帮着张罗一下,父亲说,这么巧啊,俺孩子也没找呢,要不让他们看看?
父亲打电话给我,父亲说,男大当婚,女大当嫁,你到了考虑一下自己终身大事的时候了。那时,我觉得自己还年轻,再加上自己刚好被选入参加原济南军区的首批赴苏丹瓦乌维和部队集训队,于是,就借口没答应父亲。
说说到了第二年,我休假回家过十五。我到家的第二天和同学出去玩,路上,同学接到我父亲打来的电话,让我回家,说家里有事。我回到家,才知道是什么事:父亲和工友的那个约定一直在他心里放着。
相亲的地方安排在媳妇的姨夫家,她姨夫和我家住一个村,也就米的距离。本来,我不想去,但看到父母一脸的期待,实在不忍,就硬着头皮去的。
说到这里,赵华彬脸上的忧伤瞬间散去,露出一丝腼腆的表情,好像又回到当初那个场景。
赵华彬说,到她姨夫家的时候,吓了一跳,她母亲、姐姐都去了。第一次相亲没什么经验,也不会说什么话,都是长辈在聊天。自己只知道给她家人倒水,和媳妇始终没说一句话。赵华彬说,自己本来就是一个不爱说话的人,到那种场合就更没话了,除了倒水就在那里傻坐着,如坐针毡的他大约待了20分钟,突然想到本家堂弟要出外上学,原先约好要送他,于是就说了这个借口逃一般回家了。
赵华彬说,不是不喜欢媳妇这个人,媳妇长的好,个子也不矮,文质彬彬,一看就很贤惠,是过日子的那种人。只是那时,自己心里还没找对象这个概念。
媳妇朱礼香的家在临沂市莒南县壮岗镇后朱陈村,家里五口人,父母和姐弟。媳妇小时候生活不容易,是姥姥带大的。相亲回到家,父母一脸期待地盯着我的脸问,人怎样?我说,挺好的。父母听了,喜出望外地说,好就谈谈。
后来,我从家人口中得知媳妇对我印象不错,她姐夫把她号码给了我爸,在农村,初次相亲后,人家愿意把号码留给你,说明对你有点意思。爸把写着她号码的小纸条给了我,叮嘱我说,别忘了给人家打电话。母亲在一边附和说,是啊,男孩子,主动点。
第二天,我就回部队了,走的时候没给她打电话,因为当时还没有想谈对象的意思。
回到部队进入忙碌的工作,大约过了一周时间,母亲打电话给我,问我最近好吧,吃的怎么样,穿的怎么样,说了半天后,母亲问我给人家打电话没?我说,没呢。母亲在电话那头有些责怪地说,孩子,不管成不成给人家打个电话。大约又过了一周,母亲又打电话来,我当时奇怪,母亲打电话似乎比以前频繁了。母亲先是问我吃的怎么样,穿的怎么样,绕了半天,母亲问:给人家打电话了吗?我说,没呢,这段时间很忙。母亲不高兴了,说打个电话要多少时间?男孩子,主动点。
放下电话,我想,母亲还会打来的。母亲说的有道理,不管怎样,给人家打个电话是应该的。我突然感到自己有些失礼。人家把号码给了我,是在等一个答案啊!我去看了人家,人家有态度了,我一直没表态啊!
那天晚上,在部队的军人服务社里,我用那台老式电话机给我媳妇打了我人生中的第一个异性朋友的电话。
说到这里,赵华彬脸上露出腼腆的笑容。我自报家门,说我是那天在你姨夫家里和你见面的那个人,媳妇说,噢,噢!我接下来就问:你工作顺利吧!媳妇说,顺利。我问,你忙吧,媳妇说,不忙!我问,你生活好吧!媳妇说,好!这段好像领导问话式的说完后,突然觉得没话可说,我说,我工作也顺利,生活也好。我听媳妇在那头似乎在笑。我有些紧张,说你没事吧。媳妇说,没事!我说,没事就好,就这样吧。我忘了媳妇答没答话,就把电话挂了。不到两分钟的通话,自己出了一身汗。
但是,人生有时候很奇妙。那天晚上,自己没睡着觉,一夜翻来覆去的。到了第二个周末,我神使鬼差似的往服务社跑,奔那台老式电话机去。那天晚上,我给她打了第二个电话,从那以后,每周一次,每打一次,感觉都很美妙。
日子过的很快,我出国维和的日子近了。出发前天晚上,我清楚记得那天是年的6月27日,她从老家赶来送我。当晚,她和我老班长家的嫂子住在一起。第二天,天没亮就到了营门口,送别的时间很短暂,她给我整了一遍衣服,又整了一遍衣服,对我说,你放心去吧,家里的事你就不要挂念了。
上了大巴车,从模糊的玻璃窗,我看到她朝我挥手,我突然有一种不想离开的感觉。
到了国外后,我愈加想念她。在国外,打电话不容易,维和部队只有一部海事卫星电话,一分钟要18块钱,尽管很贵,大家还是争先恐后,金钱在对亲人的思念面前显得很渺小。打电话也有规定,只能周末打,每到周末,打电话的人就排成长龙,每个人给家里打电话都不好意思多说,因为后面的战友等着呢!每个人一般都在2分钟左右就结束了。每到周末,我都去排队,有时尽管排的很长,很长时间后才能轮到我,但心里很期待。
你们是什么时候回来的?
春节后。说到这里,赵华彬突然低下头,半天没说话,我不知道他在沉思什么,停了一会,他突然抬起头说,那次维和,我觉得对不起媳妇,留下一个至今都难以释怀的遗憾。
看到我有些惊讶,赵华彬继续说,出国的时候,夏天刚开始,回来的时候冬天没过完。我从飞机上下来,迎面的寒风吹的我直哆嗦,接我们的大巴司机递给我一件灰色的毛衣对我说,你对象让捎给你的。大巴司机告诉我,对象来迎我,因为大巴车坐不下,凡是迎接的家属都留在团里了。
捧着她给我买的毛衣,我感到十分内疚,这次去国外维和,我没有给她买什么东西。说到这里,他惭愧的低下头。我问他是忘了吗?他说,是没钱。说到这里,他自言自语的补了一句,没钱也要想办法啊!怎么着也该给她买个礼物啊!赵华彬告诉我,那天,他一直抱着对象给他买的毛衣,一直抱在怀里,一直抱到部队。
年10月21日,我请了20天的婚假,没休完,部队有事就回来了。我归队那天,母亲拿个扁担放到我床边,我问这是干什么?母亲说,你结婚不满一个月就离开家离开媳妇,男人是家里的扁担,扁担是要挑重担的,老家的规矩就是拿条扁担放到床边,就算媳妇和你在一起了。我一听,虽然觉得母亲说法有些可笑,但心里还是不得劲,觉得对不起媳妇。我走的时候,媳妇把我送到村口,我回了一下头,看到媳妇低头抹泪。
年11月,媳妇预产期快要到了,我请了20天假,在家过了假期的一半时间,媳妇也没生,我有些着急,我的假期不多了,老家生孩子还有个风俗,就是送竹菜。我要是在家,还能帮一些忙,要是不在家咋办?媳妇看出了我的着急,到医院打了催产针。
孩子出生后,媳妇不上班了,在家带孩子。我孩子从小体弱多病,头痛感冒是经常的事。医院五六公里,孩子生病都是媳妇一个人抱来抱去。有一次,我回家,媳妇对我说,你知道我最怕什么吗?我说,不知道,她说,我最怕晚上孩子生病了。我知道,媳妇说的是心里话,别人家孩子生病了,有男人在家,女人不怕,像我这样,只有她自己担着。我孩子身体不好,经常闹腾,有时一闹腾就是一夜。有天半夜,孩子突然喊肚疼,把媳妇吓坏了,打电话给住在本庄的姐夫,姐夫开医院。好在孩子没大事,但把媳妇吓得不轻。后来,我听说这个事,埋怨她当时为何不和我说。媳妇说,和你说,你能飞回来吗?
我知道媳妇不容易。别人家有个什么事,男人在家里有个担当,我这个做做丈夫的、父亲的担当了什么呢?赵华彬说着,摇了摇头。
我媳妇住的是家里盖的五间瓦房,离老宅子有一里多路。我们住的瓦房一排是四户人家,有两户是空宅子,另外一户也经常不在家。每到晚上,媳妇就从里面把大门反锁,窗户紧闭。有一次,她对我说,你不在家,咱娘俩害怕。后来,一次探家,母亲给我讲了一个事后,我才知道她为啥害怕。有天夜里,媳妇突然被一阵响声警醒,仔细一听,是有人摇晃平房铁门的声音,因为是四户人家连在一起,只要上一个人家的平房顶就可到其他任何一家院子里,为安全起见,当初盖房子的时候,特意在从房顶到院子里的通道处安了个铁门,平时铁门紧锁。媳妇听到摇晃铁门的声音吓坏了:这是有人要从房顶下来了。她想开灯,发现灯不亮了,又摁另一个灯开关,还是不亮,她哪里知道房子后面电源闸刀已经被人拉下了。这个时候,媳妇更害怕了,拉过被子蒙住自己的头,战战兢兢的给住在老宅的父亲打了电话。父亲拿着棍子、手电赶到家门口连喊带嚷,才把那个坏人吓跑。
这个事她从没和我提起过,从母亲口中得知此事后,我都有些后怕,埋怨她当时怎么不告诉我。她问我,你能回来吗?是啊,媳妇说的是,她告诉我又能怎样,我能回来吗?作为军人,能及时回来吗,能随便回来吗,能在自己媳妇最需要的时候回来吗?
我第三次出国维和的那年夏天,一天下午,风刮的很大,雨也很大,媳妇骑自行车披着雨披去学校接孩子,上一个陡坡的时候,因为顶风,路又滑,媳妇使劲蹬脚踏板,车子就是不往上走,一股风迎面刮来,雨披绞到了车轮里,顿时,媳妇、儿子连人带车摔倒到路边的泥沟里,媳妇衣服上全是泥水,裤子也被刮烂,儿子摔的满脸是泥,在泥水里哇哇大哭。这些事她从来没和我讲过,是我母亲后来和你说的,她说,你媳妇太不容易了。
母亲说的没错,一个女人家不容易,有些男人干的活,我不在家只能她干。家里收玉米要送到平房顶晾晒,她一袋子扛不动,就半袋子半袋子一趟趟的爬梯子往上送。我家的天花板离地面有三米多高。有一次,屋里的灯泡坏了,媳妇想换一个,但是够不着,就搬了高板凳,上了高板凳还是够不着,她就又加了个小板凳,即使这样还要把胳膊使劲往上伸,就这一伸,脚把凳子踩偏了,媳妇一个跟头摔了下来,头磕了个大包,胳膊肘也擦出了血。媳妇坐在地上半天没起来,委屈的泪哗哗的流下来,后来,母亲看到她额头的大包,问她怎么啦,媳妇说,不小心摔了一跤。媳妇是个要面子的人,她不想别人看到她的难处。
媳妇对我父母很孝顺,冬天买冬天的衣服,夏天买夏天的衣服,过年过节从没拉过。有一次,我问媳妇,你怎么对我父母这样好呢?媳妇说,你家就你一个男孩,你照顾不上,我替你呀。村上有个小集市,每月3号和8号逢集。媳妇自己生活很节俭,但是对我父母却舍得花钱,经常到集市上给他们买些排骨、割些羊肉,还经常买些时令水果。媳妇对我说,爸妈不容易,让他们吃的好点、穿的好点。我母亲喜欢吃苹果,每到冬天,媳妇都是整袋子往家里买,母亲虽然喜欢吃苹果,但过惯了苦日子的她舍不得吃。媳妇劝她说,妈,多吃苹果对身体有好处,吃完了我再买。去年过年,媳妇对我说,你看咱爸穿的衣服不暖和,给他买件衣服吧。她花了多元给父亲买了一件皮袄。父亲穿上媳妇买来的衣服是高兴地合不拢嘴,逢人便说,这是俺儿媳子给买的,啥事都想着俺们年老的!
农村,农活多,我们刚结婚时,家里有近10亩地,种些麦子、玉米、大豆、花生之类的。大忙的时候,媳妇就把孩子带到田里,她干农活,孩子就在地头玩耍,有时弄得满身泥土,父母劝她带好孩子就行了,媳妇说,爸妈你们年龄大了,我年轻应该多干些。在我家门口有条50多米长的胡同,每到下雨,地上满是泥泞,出不了门,媳妇找人拉了几车石子,一点一点的摊平。在农村,家家有个储蓄农家肥的和粪池连在一个蓄肥坑,坑满了要一锹一锹的出出来,然后,再往里填一些泥土、枯叶之类再蓄肥,这都是男人干的活,我不在家,都是媳妇一个人一锹一锹的出来一锹一锹的再填进去。
我休假回去几次,每说到这些,我都很内疚,感到对不起媳妇:别人找个老公不就是想身边有个靠山,家里有个顶梁柱吗?我呢,是她的靠山吗?是家里的顶梁柱吗?我曾经对她说,对不起你,让你受累了。媳妇说,你在部队干好你自己的工作就行了,家里你就别操心了。
我对媳妇的这句话再熟悉不过了。自从和她认识到现在有10年了,每次在一起她都不忘叮嘱我好好工作。结婚那年,我是第八年,老兵退伍的时候,我对她说,你一个人在家不容易,我还是退伍吧。媳妇问我,你舍得脱下军装吗?说实话,我是想在部队好好干,这些年,部队各级领导对我都很关心,但是,她一个人在家,我放心不下。她安慰我说,男人要有自己的事业,你如果没想好将来,还是在部队好好干吧。在她的劝说下,我留了下来。这些年来,媳妇怕我担心,怕影响我的工作,从来不在我面前说家里的难处。而我遇到的每一个坎,她总是帮我出主意、鼓劲头。孩子两岁的时候,因为岗位需要,我第二次出国维和,出发前,她抱着孩子来部队送我,嘱咐我:出去了好好干,家里的事你放心就行了。
在媳妇的鼓励下,我转了三级士官,后来又转了四级军士长。我知道,10年来,没有她在背后的默默支持,没有她一直的鼓励,我不会走到现在。
但是,我万万没有想到,厄运会降临到媳妇身上。
去年11月26日,已经怀二胎6个月的媳妇突然感到肚子疼。我不在家,是小舅子开医院,媳妇怕早产,先打了保胎针。第二天,医院,医生说,孕妇肚疼背疼是正常的。听医生说没事,媳妇就回家了,回家后,她的背还是始终疼。我忙完老兵退伍工作休假回家,医院做了个磁共振。
结果出来后,医生要了我的电话号码,当着我媳妇的面说,先回去吧,研究一下给你去电话。我和媳妇没多想就回家了。刚到家门,医生的电话就打过来了,说怀疑是肿瘤。我当时就懵了,不敢相信这是真的。我突然明白医生为什么当着我媳妇的面没说结果。第二天,医院查血液、查尿样、查痰,又做了个胸部磁共振,发现肺部有阴影,腰椎有破坏。肿瘤科医生说,肿瘤可能性大。医生又说,身体状况不允许继续怀孩子了,建议终止妊辰,进行治疗。我问医生,能不能把孩子生下来?医生说,现在生下来,时间太短了,存活可能性不大。媳妇说,自己治不治病不要紧,让孩子在肚子里再长长。
我很清楚,如果治疗,就不利于孩子发育,但不治疗,媳妇病疼难忍,往下拖危险增大。给媳妇治疗,还是考虑孩子?媳妇坚决不同意继续治疗,她说,自己宁愿忍受一下疼痛,也要让孩子在肚子里养养,长大一些。
在媳妇的强烈要求下,我们回到家。但是,背部疼痛让她难以忍受,实在受不了,她就咬毛巾,急汗从她额头一滴滴滚下来,始终不吭一声,我看了难受。咬牙坚持几天后的12月6日,我带医院妇产科做了B超检查,发现羊水已经没有了,胎儿的心跳非常微弱,医生说,胎儿保不住了,住院治疗吧。当时,医院没有床位,医院当医生的亲戚,医院。媳妇还抱有幻想,让医院再给输输液,补补营养,挽救孩子,结果还是没保住,12月12日凌晨,在媳妇肚子里长了7个月的孩子引产了,引下来时已经没有呼吸,医生说是个女孩,媳妇听了,眼泪止不住,我知道她一直想有个女孩。
医院住了五天,医院肿瘤中心,在那里又做了两次穿刺活检,结果没查到癌细胞。医院建医院确认一下。医院病理科做病理会诊,把会医院,经过专家联合会诊后认为是结核,医院治疗。当医院,一边治疗,一边继续检查,在那里治了20多天,一直没最确切结果。腊月28日,媳妇说,医院过呢,咱们回家吧。
晚上,媳妇和孩子睡在锅屋的炕上(老家炕和做饭的房间连在一起,一个外间一个里间),我在堂屋住。第二天一早,我打开锅屋门,被眼前的情景惊呆了,原本凌乱的锅屋被收拾的井井有条,灶台、案板、窗台、煤气灶擦的干干净净。我的眼泪顿时就下来了,我知道全身疼痛的媳妇收拾这些需要多少时间,收拾过程又是怎样的艰难。我抱住她说:“你怎么这样?怎么这样啊?”媳妇说,我睡不着,能干点就干点。
媳妇人缘好,左邻右舍有个急需,她都主动伸手帮一帮。大年初一,村里人听说我媳妇回来了,都过来看她,屋里挤得满满的。媳妇虽然背很疼,但在庄亲庄邻面前表现的很坚强,一直以一个姿势坐着。庄邻走后,媳妇坚持不住了,背疼的厉害,发起高烧。大年初二早晨,雨加雪一直不停,我和姐医院。在医院里,又给媳妇做了血液、尿液等检查。反复多次的检查这次终于有了结果:媳妇得的是非结核分枝杆菌。医生说,这种病很罕见,而且治愈期较长,需要厚实的经济基础。从医生那里得知,非结核分枝杆菌(NTM)是一种环境分枝杆菌,大部分是腐物寄生菌,主要存在于自然环境中,人可从环境中感染NTM,引起的疾病称为非结核分枝杆菌病可累及淋巴结、皮肤、软组织和肺。医生说,虽然携带NTM菌株人不少,但感染病菌的极少极少,一亿携带NTM病菌者中,感染者不足百例,而像我媳妇这样抵抗力弱的感染发病者更是微乎其微。
媳妇的病情是属于急性期,全身扩散,抵抗力下降,骨骼疼痛,特别是左侧肋骨、腰椎、颈椎、胸椎疼痛厉害,只要一疼就发高烧,有时烧到39度以上。
媳妇的病情牵动家人的心,亲人的心,战友、朋友的心,亲朋好友纷纷伸出温暖的手。爸妈抹着泪把一年的收入2万块钱拿了出来,岳母把家里仅有的1万元送到媳妇的手中,还有那些好亲戚,这家块,那家块,送到家中。部队领导得知我媳妇的病情后,特批我回来照顾,还给了困难救助金。团长田中琰、政委孙树志几次打电话询问治疗情况,孙政委还带医院看望我媳妇,并送来慰问金。我所在的连队战友纷纷为我捐款,一些已经退伍的战友听说后也都向我伸出帮助的双手,几十人的连队为我捐了元,一同入伍的老乡战友也为我凑了28元。媳妇说,咱不能忘了这些好心人,记下来,有能力的时候,要报答人家。媳妇入院后,院里的医生和护士也给了我媳妇很多帮助,这些我都记在心里。
2月20日,媳妇不能下床了,各个部位都疼的厉害,躺在病床的她尽管疼的翻来覆去,但她咬牙不吭声。医院每天要给媳妇挂9瓶盐水,她手臂上扎针都扎满了,找不到扎针的血管,后来就扎留置针,扎一次可管4天,再后来,留置针也扎不上了,医生建议做静脉置管PICC,也就是利用导管从外周手臂的静脉进行穿刺,导管直达靠近心脏的大静脉,管子可在体内留存一年。
为了减轻媳妇疼痛的痛苦,刚住院时,每天上午和下午各给她吃一片止疼药,后来,止疼药不管用了,就改打止疼针。现在,止疼针也不起作用,媳妇疼的时候,只能自己忍着,她疼的时候,满头大汗,吃不下饭,喝不进水,高烧不止,甚至神志不清。看着病床上疼的左右翻滚的媳妇,我心里难受,我多想能替替她,就像十年来,我没在家,她一直替我细心照顾孩子,替我精心照顾老人那样。
说到这里,赵华彬的眼睛呆呆看着地面。
停了停,他继续说。昨天晚上,上二年级的儿子通过舅舅的手机给妈妈发来一张照片,照片上的儿子站在锅屋的灶台边,手里拿着一张纸,上面一笔一划地写着:“妈妈,我好想你,早点回家”。……
3月5日下午,赵华彬所在的陆军第26集团军某工兵团的孙树志政委、团政治处的王大源主任以及机关和连医院看望赵华彬的媳妇,并带来全团官兵的问候和祝福。当孙树志政委向朱礼香展示“好军嫂”绶带、颁发奖牌和证书时,这位贤惠要强的军嫂再也抑制不住自己的泪水……
窗外的阳光斜射进来,赵华彬拿出指甲刀轻轻托起媳妇的手,一个手指一个手指给她剪指甲,媳妇是个爱干净的人,每天都要为她洗一次脚,每隔两天都要给他洗一次头。赵华彬说,自己还有不到10个月就服役期满了,媳妇曾说,你回来,我们的好日子就开始了,没想到,即将看到团聚曙光的媳妇,却因为操劳过度倒在病床上。
“三八妇女节”要到了,岳母来看女儿的时候,医院,步行5里多路,来到市里一个精品店,给媳妇挑选了一个手链作为节日礼物。去年探家,闲聊的时候,媳妇曾说,手上要是有个手链就好看了。以沫相濡10年了,他从没给媳妇过过一个节日,每年在部队赶上那些节日,赵华彬也在电话表示想给媳妇买这个买那个,每次媳妇都会说,买那干什么,乱花钱。但赵华彬知道媳妇是在安慰他,哪个女人不喜欢鲜花,不喜欢收到爱人的礼物。他觉得这些年来欠媳妇的太多了。10年里,媳妇在那个偏僻的小山村,默默地扛起本属于两个人的生活重担,用柔弱的肩膀支撑家庭的梦想,孩子的希望,老人的幸福,从没向他发过一句牢骚,从没向他说过一句艰难。
这天晚上,当赵华彬不声不响地从口袋里拿出一个小盒子,打开盒子拿出节日礼物小手链,准备给媳妇戴上时,媳妇的背部又开始剧烈疼痛起来,赵华彬攥紧媳妇的手说:“不怕,不怕,一切都会过去的,从现在起,我一步也不离开你……”话未落,泪已出,这位刚强的军营汉子怕媳妇看到,赶紧转过脸去……
人常说,到医院,钱就不叫钱了,花的像流水一样,开始一段时间,还没弄明白什么病,检查费就花了近5万,一个月下来,13万元没了,而新农合医疗的报销也只有1/3。现在,每天的药费都在千元左右,医生说,这只是开头,在医院里躺多长时间还很难说,乐观的预想,即便出院了,后期的治疗还是漫长的,高昂的药费对一个普通的家庭来说,是个沉重的负担。
赵华彬对媳妇说,不要怕,不管千难万难,就是砸锅卖铁,也要为你治病。赵华彬不知道朋友凑的钱还能支撑多久,不知道媳妇的病什么时候能康复,他把媳妇紧紧地搂在怀里,紧紧地握着媳妇的手,他想这样一直握着,一直握着……
每过一段时间,赵华彬都要给媳妇翻一次身
以前从来没媳妇洗过头,这一次,赵华彬心里别样滋味
给媳妇卡了四次,才把卡子卡上
高额的治疗费用让一家人一筹莫展
在老家上二年级的儿子让舅舅给妈妈发来的照片:妈妈,我好想你,早点回家
赵华彬说,10年了,欠媳妇的太多太多。他对媳妇说,不怕,媳妇,不管千难万难,我都会和你在一起
本作品为“成梁视界”原创,欢迎转载。
个人邮箱:qcl
.北京哪家医院治白癜风有效迪赛胸腺肽肠溶片